他的趣味声乐课专治跑调 拔河找丹田喊山学转音 培训1500人
文| 铅笔道 记者 王姝
►导语
王发财就爱不停“折腾”。
1982年,他生于长白山脚下,初中被迫辍学,务农打工,脏活累活全都做过。后爱上写作,发疯般看了几百本中外小说,从撰稿人破格成为了一名期刊编辑,后又跑到湖南当记者,并结识了妻子。
婚后,他和妻子来到北京。7年间,他创业2次,创办过爱报道新闻工作室、媒介公关公司,业余时间还做过夫妻相声,视频拍客团、爵士舞团等。在别人眼中,一直“不务正业”的他,很享受这样的状态。
2014年,33岁的王发财再次启程,创立“唱好一点”,为歌唱爱好者提供低价、易学、趣味性强的声乐教学产品,帮助他们提高唱歌技巧。
与传统的声乐教学相比,“唱好一点”的课程更有趣。比如用户会通过拔河寻找丹田位置,模拟少数民族喊山场景,学习真假音转换等。
目前,“唱好一点”共开设了4个常规班,累计培训1500人,营业额累计11万,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注: 王发财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平民艺术教育
王发财坐在台下,看着台上汇报演出的老师唱着一首《小兔子乖乖》,一脸震惊。“完全不在调上,还不如幼儿园小朋友唱得好。”
故事发生在2013年。王发财从南方都市报旗下的《中国财富》杂志社辞职,在红烛基金做宣传工作。此时,团队在四川巴中县为当地老师做培训。结束后,当地组织了一场文艺汇演。听着台上老师的演唱,王发财心中郁闷:“老师的唱歌水平都这么差,那学生呢?”
第二天,王发财随队去参观当地的晏阳初博物馆。晏阳初是民国时期的教育家,曾提出“以文艺教育攻愚”的观点。王发财站在博物馆里看了好久,他觉得当下的中国,同样需要在平民中普及艺术教育。
2013年7月,他回到北京,拜访了50多位艺术领域相关人士。其中一位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声乐系教授王苏芬,对方听到他的想法后说:“这个理念确实很好,但艺术教育本身就是属于少数人的,一般老师教不了。你干媒体行,但艺术教育你不一定明白。”王发财说:“那您帮帮我吧!”
经教授介绍,王发财接了英国皇家国际音乐比赛的代理工作,负责吉林赛区声乐和钢琴项目的运营。过程中,他发现家乡白山市130万人口,只有四个比较专业的声乐老师。“他们只教三种人,当官的、家里有钱的和艺考生。”
一年的实地考察,他总结出三个行业痛点:受众精英化,只满足少数专业人群需求,忽视广泛兴趣者和碎片化学习者;学习应试化,原本个性化的声乐培训,变得功利化、标准化和流水线化;收费贵族化,昂贵的学费让很多普通爱好者望而却步。
2014年9月,王发财再次返回北京,创办“唱好一点”,为歌唱爱好者提供低价、易学、趣味性强的声乐教学产品。
“名字想了一两个月,我的初心不是教他们唱得多么专业,而是帮他们唱得好一点,让他们觉得唱歌是跟健身一样寻常的事。”
第一款课程产品面世
贾远远成为了王发财的第一位合伙人。两人都是基督教徒,在教会唱诗班中相遇。贾远远是唱诗班的领唱。接着,王发财又找来广西师范大学的声乐系教授肖云莉。
◆贾远远正在教用户如何发声。
去年2月,团队埋头研发产品。“当时市面上缺少针对平民的艺术教育课程,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教,全靠自己琢磨。”
王发财从书店和网上买来189套国内外课程,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比如《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教程》、《林俊卿咽音练习八步骤》和《迪里拜尔声乐教学》等。“尽管我不教课,但作为创始人,我也要懂产品。”
为了实现轻松学的目标,他制定了几条课程编写标准:
第一,通俗易懂。团队从枯燥无聊的理论知识中抽取干货,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学习唱歌技巧。“比如,高音很难唱,我们就教用户用叹气的方法唱高音,很容易学会。”
第二,娱乐化。课程中插入游戏环节。“比如,我们让用户通过拔河寻找丹田位置;还原少数民族喊山场景,学习真假音转换。”
第三,社交化。课程采用一对多教学,不仅可以降低学费,还能促使用户互动,提高参与积极性。
半年后,第一款产品“大众流行声乐课程”研发完成。针对大学生白领,共二十课时,每课时1小时,循序渐进学会音准、咬字、气息和高低音等声乐的基本知识。
9月,王发财接到第一笔订单,来自朋友。“她有一群好姐妹,大约40多位名媛,经常在钓鱼台酒店聚会,以前大家都是一起学插画、做咖啡之类的,现在想让我们上点声乐课。”王发财心想:“正好产品刚研发完,就当练练手吧。”
一个月后,合伙人贾远远给这些名媛们上了一堂两个小时的声乐课。课程中,贾远远设计了一些声乐小游戏,例如通过吹红旗学会如何运用气息,并集体学习演唱“好久不见”,最后还邀请三个人上台自由表演。
课程效果很好,吸引了《北京晨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至此,项目正式启动。
发展B端客户
通过央视的朋友,王发财获得了一个国贸附近演播厅的使用权,他把其用作培训场地。
同时,他与二十多家线上平台达成合作,上线“29元秒杀”声乐课程,包括微票儿、大麦网、周末去哪儿、美团等票务、活动和演出平台。
活动在每周六下午两点到晚上七点举行,共分两场,每场两个小时。参与人数在20~40人之间。半年时间,“唱好一点”积累了第一批1000多位用户。
渐渐地,王发财发现一个问题,转化率很低。“这次来40个人,其中只有3个人报名下次课程。”通过与用户聊天,他得知很多人觉得上课地点太远,“最好在家附近就能学”。由此,王发财增加了两个教学点,上地和望京。
今年1月,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阎拥军找到王发财。对方公司还有两天要开年会,他们准备了一个14人的合唱节目,但是唱得实在不行。
阎拥军说:“我给别的培训机构打电话,他们嫌我们人多教不了,你们能不能教?”王发财心中大喜:“能!太能了!我们就是主做一对多教学的。”
王发财带着贾远远去到对方公司,连续培训了两个小时。“有些人找不到调,有些人不会和声,有些人唱歌姿势不对。我们都一一纠正。”比赛当天,他们的合唱节目获奖了。
王发财突然意识到B端是很好的获客渠道。接下来的半年,“唱好一点”先后与洪泰空间和腾讯北京总部达成合作,或帮他们举办文娱活动,或为员工上声乐课程。
◆“洪泰空间音乐趴”现场
今年,怀旧歌曲班和流金岁月班接连上线,分别针对中年人和老年人,教唱一些老歌或民歌。此外,原先的班型被细分为兴趣班和系统班。前者更娱乐化,以激发兴趣为主,后者更注重传授知识。
教学策略也在不断调整。王发财一直在平衡教与玩之间的关系。一开始,所有课程都强调歌唱技巧,但是学员普遍成就感不高,于是团队在兴趣班中增加了歌曲实践和演唱竞技PK的比重。上半节课教知识点,下半节课教歌曲,包括“后会无期”、“当你老了”等。系统班继续强调技巧。
目前,“唱好一点”共开设了4个常规班,累计培训1500人,已完成11万营业额,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未来,“唱好一点”将以声乐教学为核心,提供音乐咖啡、演出活动、票务等音乐衍生服务。
/The End/
编辑 薛 婷 校对 孙 娇
如有报道需求,或需转载、市场合作
请加pencil-news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