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社
艺术理想和社会现实,从来都是叠影交加。艺考,很不经意地让两者重合起来。
2月底的杭州,有风,微寒;阳光之下,春意从西湖边的柳梢透出来。
有一些人无心享受春光。今年,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招生考试的复试恢复线下考试。这是因疫情影响改为线上后,两年来的首次。从22日至24日,数万考生齐聚杭州。
考试结束后,有的人会留下,有的人会离开。还有些人一直都在。
艺考的大幕拉开——在主角考生之外,被链接的人情、生意、教育的宏旨或是艺术的本质,有的深沉,有的有趣,有的平淡得似乎不值一提。
然而,你知道,他们都是艺术与现实的影子。
让我们记录下2023年2月,艺考重归线下的日子。
壹
走起路有点快,胸前挂着今年校考的工作证。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考点见到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黄骏时,他刚结束考场巡逻。作为今年校考的主考官之一,开考后大约半小时,确定他所负责的考场进入正常状态,才稍稍松口气。
从2002开始参与国美的招生工作,他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最近,黄骏和同事开玩笑,国美的其他历史都系统梳理过,招生的历史也应该总结一下。
确实,国美20多年的规模化招生,不但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艺术教育的一个小缩影。
国美招生的历史,在黄骏眼中,都是一个个清晰的画面。
国美校考,人多。多到什么地步?网上流传着几年前的照片。照片上,数万名考生到现场排队报名。
“光象山校区,队伍从象山路一直排到云象隧道,足足有几公里。”黄骏比划着“那时候的招生工作,可太不容易了”。
几万名考生啊,乌泱泱的都是人。黄骏和同事拿来事先准备好的梯子,往上一站,拎起大喇叭:“同学们不要挤,注意安全!大家都能报上名!”几天下来,嗓子都哑了。
国美的校考报名、考试通常安排在冬天。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黄骏眉头一皱,“赶上雨雪天,要在室外呆一整天,穿着厚厚的衣服也冷,老师难,考生也难。”
“一到招生季,早上四五点就醒了,睡不踏实。”黄骏说,“你想想,组织几万人的考试,哪里出一点岔子都麻烦。”
总有些考生不让人省心。有考生把卷子交给隔壁考场的老师了、有学生觉得自己没考好干脆撕了……按照考试规则都是不允许的,要一个个处理好。
也有考生跑错考场。十多年前,国美的象山校区的名气不是很大。有个杭州的考生考试当天打车居然去了宁波的象山!“要是在杭州跑错地方还能请交警部门协调。到宁波,可真的没办法了。”
早几年,为了方便考生,国美在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城市都设了考点。2012年,黄骏带队去北京参加组考工作。
考点设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大约有三四千名考生。到了考试前一天准备道具时,黄骏和同事们都傻眼了。
其中一道色彩考题,所需要的道具是萝卜,而且指定要“一点红萝卜”。这种萝卜,南方很常见,但在北方却是稀奇货。大家跑了十多个农贸市场,老板们纷纷摇头,白萝卜、胡萝卜什么的都有,唯独没有“一点红”。
好不容易联系到一个小农场,对方说有,但是要自己去拔。三个老师,一个大爷,在北京西郊的农场里,拔了一下午萝卜,终于凑齐了北京考点需要的350公斤萝卜。
说起这段往事,黄骏笑了起来,“什么都有可能发生,需要内心强大啊。”
黄骏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手掌大小的黑色对讲机,采访中他时不时会看几眼。万一考场有突发情况,他要第一时间赶过去处理。
“这玩意儿现在不怎么响了。要是以前,一场考试几乎响个不停,人多嘛。”黄骏说,今天就响了一次,上午6号楼考场有个考生卷子坏了,赶紧协调让志愿者送了一张过去。
考试越来越有序的背后,是招生方式的不断更新迭代。比如校考中美院在全国率先使用条形码,扫条码读取考生信息,加快读取速度、提高准确率,一定程度上更加确保了考试的公平。
有人说,国美的校考不如之前热闹了。从数据上看,今年参加现场复试的人数大约9000人,和往年现场动辄几万人相比,确实少了。
互联网大范围普及是招生改革的一个契机。2011年起国美采用网上报名方式,此后现场确认的流程也在不断更新,排队现象得到缓解。2020年疫情爆发,大规模的线下考试无法进行,这也倒逼美院招考进一步改革。
从2020年开始,学校增加了网络初试环节,筛选出一批考生进入复试,这也是接下来延续的考试模式。
前两年,因为疫情,复试也在线上进行。2023年,如常的艺考终于回来了。
贰
距离开考还有一个小时,导航软件上的美院北街已经“红”了:送考的私家车、大巴车、网约车排成双向的两列队,不紧不慢地移动着,时不时停下,钻出几个背着画具的考生,他们脚步匆匆,一股脑涌向校门。
伴着短促的警哨声和料峭的春风,朱金勇囫囵吃完了两个包子,提着60多份早点跨上摩托车,从南门开始挨个给执勤点上的同事送餐。
这是他成为杭州西湖区转塘交警以来,为艺考生们保驾护航的第15个年头,从路口执勤、道路巡查、组织协调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朱金勇都参与过。“这场考试可以改变他们一辈子。”对朱金勇们而言,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保障考试顺利进行的同时,不影响周边居民出行。
“往年春节假期一结束紧接着就是美院考试。”2019年,全国有超过7.9万人报考中国美术学院,其中有6.5万人在杭州参加考试。这也意味着,朱金勇和同事们平均每天要为万余名考生护考。不仅考生多,整个考试过程也被拉得很长,从考试报名现场确认到各专业考试结束通常需要一周时间。
上万人聚集所带来的交通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以至于朱金勇回忆起第一次参加护考任务,只记得自己当天非常紧张:考生们从美院北街开始排起长队,一直延续到近2公里外的云象隧道里;学校机构组织的送考大巴一辆接一辆,造成一次又一次短促的拥堵;外地自驾来的家长绕着校区开了二十多分钟还是没能找到入口,焦急地向他和同事求助。
“比起以前,今年已经是‘小场面’了。”朱金勇调侃道。早在开考前一天晚上,他们就根据预案将各个路口和停车场的指示牌,以及道路两侧的“小红帽”摆放好,还叮嘱夜班巡逻的同事帮忙照看。第二天早晨6点多,朱金勇和同事一起从单位前往执勤地点:“今年是美院校考时隔两年重返线下,想来还有些小激动。” 为了应对停车问题,交警中队和附近的商场、超市、社区等协商预备了数量较为充足的停车点,还专门划出了大巴车位。
正当朱金勇送餐时,别在肩上的对讲机不停作响,其中一位负责国美梦圆教学区考区执勤的交警询问:有一位考生的画板在路上不小心丢了,大家在附近和路上有没有看到?“没看到”“我这边没有”“我这边也是”……这个转塘交警中队专为艺考新启用的频道不一会儿变得“闹哄哄”的。
“时间来不及了,去附近商场买一个吧。” 接着是急促奔跑的声音。“你们把考生送过来。”又是一阵喘气声,话里都是无奈。“我们不知道画板尺寸。”……频道短暂地沉默了一会儿,接着是几句简短的回复:“买到了,买到了。”
听到同事对话,朱金勇也松了口气,骑车返回美院北街的3号门,在他抵达时,背着崭新画板的考生也进入了考场。
“几乎每年都会有因为过度紧张落下东西的考生,也有很多送考家长从外地开车来,不熟悉道路,再加上交通管制,时间就紧张了。”他举起手从西向东划过整条街道,“往年南北两条街在这时候都只能单向通行。早些年,转塘的道路设施都没现在完善和规范,很多时候只能依靠人力去疏导,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指挥中心调控信号灯,方便多了。”
8点30分,当天首门科目准时开考,3号门拉起了栅栏,朱金勇和同事也可以原地休整一会儿。虽然护考十余年,离学校那么近,他觉得自己和艺术距离甚远。文化和专业分数线高、报录比低、艺考培训花费不菲……这是朱金勇从周围人口中了解到的国美。
“那你进去过美院吗?”我问。
“之前进去过,里面的建筑、雕塑还有作品展都挺‘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 朱金勇有些不好意思,“我不懂艺术,但偶尔会带家人们一起逛逛,我女儿每次去都很开心,总是一个劲儿地问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去年开始,朱金勇幼儿园大班在读的女儿开始学画,彩笔、颜料、油画棒……五颜六色的画材成为女儿除了芭比娃娃以外的“新玩具”。从学习辨色、调色到画出缤纷的花朵,他发现自己的孩子能够专注地在画板前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
“现在你们转塘人都有艺术范了。”想起朋友对自己的调侃,望着眼前这所国内首屈一指的艺术院校,朱金勇想着:如果女儿能走艺考的路子也挺好。他笑了笑,和同事动身前往下一个执勤点。
来源 新华社
叁
“老鹰画室的学生吃饭往这里走!”中午,象山校区考点外的马路上回荡着广播。从考场出来的学生们,吃完画室准备的盒饭和咖啡,可以回宿舍休息,或是在教室里再练练手。
和国美一街之隔,象山国际广场的楼上是老鹰画室的校区之一。在8楼的会客厅里,有一扇大落地窗。站在那儿,可以平视国美民艺博物馆的层叠屋顶。这里,离国美非常非常近。
因为口碑、规模等因素,疫情没有对画室的经营造成多大影响。林秀君是画室新校区的副校长,十多年前也是国美的学生。
聊起艺考,他连呼几句“太不一样”,然后开始庆幸自己“生逢其时”。因为艺考越来越难了。当年,他的文化课成绩很差,“不艺考,可能就读不上本科。”
10多年前,他遇到过太多拿艺考托底的绘画零基础艺考生;10多年后,他深深觉得,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
而文化课成绩只是最表象的一道坎儿。
“美术是基础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培训班可以让一个没有美术基础的人考前速成,但是美术学院,尤其是国美这种顶尖院校已经意识到问题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几乎每个月都在更新,学生什么都要画,因为你摸不准考试会考什么。”
林秀君记得2022年国美本科招生(复试)设计大类的考题:通过对苹果的形状、色彩、环境、味觉等方面的感知,画出六种形态的苹果。
手机上刷到媒体报道的考题时,他心里只有两个字:完了。明明2021年考的还是色彩静物。
不说学生,他也发懵。直到网上出现打开思路的“参考答案”:达利的苹果形态扭曲得像是在阳光下化掉的冰淇淋;毕加索的苹果是抽象的几何方块;梵高的苹果笔触厚重、粗犷……一个苹果,6种大师的画风。林秀君很清楚,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考生可能连大师们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那年,不少考生被一个苹果“砸”晕了。
艺考已经连续多年爆出“反套路”题目,一次又一次让那些指望押题制胜的考生输了个“底朝天”。有人总结:以前是画什么告诉你,现在是画什么你说了算。至于评分结果,答案在风中飘荡。
受疫情影响,往年只考线下一次,取色彩、速写、素描三项综合分的国美开设了线上初试,考素描。基本功不扎实学生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然后被刷掉。
当“临时抱佛脚”的效果越来越有限,画室的生源开始变化。
林秀君用了一个词来归纳:理性。
画室里不乏复考一年又一年的考生。他们有的执着于某个院校,有的被文化课“卡住”。不过,林秀君感受到这类学生的数量在减少。
林秀君记得,几年前画室开家长会,来的人多到得租下富阳体育馆。大家的问题非常泛泛。现在家长咨询的问题很个性化,“显然都是做了功课才决定艺考的。”
具体到数据上,林秀君认为,参加国美校考的人数下降就是例子。2020年到2023年,报考国美的本科生稳定在每年5万人上下。2019年,这个数字是7.9万。
“相差的两三万人去哪儿了?”我问。
“他们参加完省里联考就达到目标了,或者有的干脆就不艺考了吧。大家清楚自己的水平,何必执着做炮灰。”说完,林秀君又补充道,“学画很苦的。”
他说,画室学生的一天,会从早上8点画到半夜11点,这是枯燥产生的痛苦。学生们一开始会海绵一样疯狂吸收、进步,然后很快进入瓶颈期,这是阶段性痛苦。一群艺考生在一起集中学习,好差立现,这是对比产生的痛苦。
林秀君发自内心地觉得,他们甚至比普通考生承受的更多。而破解之法,在本质上,学画和读书都是一样的,必须勤奋、钻研、心态好。
他说直到大四才感觉突然开窍。那年,他在准备国美毕业展作品,怎么画都不得劲。当年油画系任教导师薛峰一针见血指出他的毛病:“不是把作业放大,就是毕业创作了。”林秀君意识到他的画和照片像到有些死板,缺乏艺术该有的创造力。
薛峰给他介绍了佛登斯列·汉德瓦萨,一个几乎是奥地利20世纪末期最有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色彩鲜亮、结构有机,拒绝按部就班、条条框框。受到启发后的林秀君完成了自我突破,创作了全新的毕业作品。时任国美院长许江来各系教室巡视时,对作品留下了“很不错”的评价。这是对一个学生极大的鼓励和褒奖。林秀君一直记在心里。
肆
中午12点,昊颐酒店杭州转塘美院店迎来一波刚结束考试的艺考生,他们背着书包回房间简单休息后,就要出发前往考场进行下午的考试。
酒店距离学校600多米,步行仅需10分钟左右。每年到艺考季,酒店入住率都几乎爆满,其中部分房间在考试前二十天左右就会被提前预定。
孙林2016年10月成为昊颐酒店店长。8年来,他见证了许多艺考生,怀揣梦想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
“前几年,周边的配套设施还不像现在这么齐全,加上当时中国美院的初试也在线下进行,每到艺考的时候,人多得满出来。”
经年累月的服务经验积攒后,酒店和艺考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今年,国美本科招生复试重回线下,孙林早早就做了准备。
进入酒店后,大堂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牛奶、口罩、酒精湿巾和2B铅笔。一旁,还立着一块用红纸打印的提醒——考生注意:本酒店提供了安睡牛奶,铅笔,口罩,消毒湿巾,可根据需要自取!酒店还可以免费打印准考证等资料,房间可以延迟到下午14:00退房,免费停车请联系前台。昊颐酒店预祝考生们考神附体,一切顺利,金榜题名!
“我们根据前几年考生、家长或者带队老师提到的一些需求,提前买了些物资。开考前两天,买了6箱牛奶和4盒铅笔。”孙林说,铅笔是今年刚准备的,没想到很“畅销”,不到一天时间,就被拿走了2盒。
“其实大部分考生都是准备齐全来考试的,这是以备不时之需,毕竟考生来自全国各地,对于周边总不如我们熟悉。”孙林说,自己有个侄子是学书法的,他明白艺考备考的不易。“都到考试前夕了,这临门一脚我们都不希望出现问题,多为他们做些准备总是好的。”
酒店一般的早餐供应时间是从7点到9点,但国美上午的考试要求考生7点45分前进入考场。他说:“所以考试这两天,我们专门把早餐时间提早到了6点半,保证入住考生能吃上早饭。”
交谈间,孙林接到一个咨询电话,十几位从苏州来的考生将由老师带队统一坐大巴来杭州,老师提前来询问大巴停车的事。孙林说:“像这种一队人集体来参加考试的,我们都会提前跟物业联系,安排好大巴的停车位,考试期间,也会跟带队老师保持联系,安排好车辆接送考生的路线。”
艺考今年重新恢复线下,但前两年酒店为参与线上考试的艺考生服务的事,他记得很清楚:“线上考试需要两个设备一前一后录制考生考试的全貌,那房间必须要稍微大一些。”“那时,我们会给每个艺考生的房间门上都贴上‘艺考’的标签,以提醒大家在经过时,保持安静。”孙林说。
“查房的时候,有个房间的门开着,里面一位带队老师正带着三四个学生在练习。”孙林说,美术生工具很多,而且画画时颜料难免会沾染到四周,有些很难清理。今天,他看到这位老师和学生在地毯上铺了一层布,“很为我们酒店着想。”
伍
从某种意义上,因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存在,杭州是一个和文化艺术气质深度绑定的城市。
一波激起层层涟漪的艺考,只是千千结中之一。
从1928年孤山南麓国立艺术院算起,九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美术学院遍布全城:南山、象山、良渚、湘湖四大校区分布于杭州的中心、西南、东北和东南地带。
同时,学校的影响也不止于物理空间。国美的毕业展早就升格成为艺术周,展览地点从院校升级成为全市各大公共场馆,成为全民的艺术狂欢节日。
当年国立艺术院院长蔡元培说,“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当整个城市成为一个美育的大课堂时,生活其中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今年国美恢复线下艺考这一刻,仿佛在提醒我们:疫情的阴云总会消散,我们又可以好好享受艺术、做一个有艺术梦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