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阴差阳错的参加了一次“企业文化培训”,对这一类的培训有了全新的认知。在参加之前,内心是抗拒的,对这一类的培训的印象多是“洗脑”、“成功学”、“心灵鸡汤”诸如此类让人反感的字眼。在这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各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由于公司规模小,无法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所以公司普遍寄希望于这类的培训机构。
这种培训在一线城市居多,且参加者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年轻人。仔细分析其原因,这类培训刚好迎合了年轻人学历不高,但又急于想在城市立足的迫切、焦躁的心态,该类培训所鼓吹的成功学如久旱之后的甘霖般出现在无所适从的年轻人面前,年轻人必将趋之若鹜,甘之如饴。
“企业文化培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里面的门路:
1、大力鼓吹成功学
参加的过程中,到处充满了心灵鸡汤类的口号,这一类的句子多是“只要你怎么样,就能成功/业绩翻番”的句型。笔者作为一个偏理性的人,实在很难接受诸如此类的话。如果一个人一旦接受了这样的思想,很可能会被这种思维误导。潜意识里真的会觉得只要自己怎么样了,就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种思想明显会误导年轻人往偏激、急于求成的方向上发展。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诸多因素决定,需要耐心并且下很大的功夫,并非在一朝一夕付出了努力就能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年轻人本就焦躁,容易犯错,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更甚,如果一旦有这种思想的年轻人努力后失败了,失败的结果是会让人崩溃的。成功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智和耐心。
2、偷换概念
导师经常玩文字游戏,利用一些语言上的技巧强行套路学员,很多时候明明是导师引导出来了这种结果,导师却偷换概念把所有的原因归咎于学员身上。这种玩文字游戏的行为对学员实质上没有任何的帮助,只是强行灌输学员做错了的思想,但关于为什么错了,怎么才能不做错这一类的反思总结没有任何的提及。
对学员“反思”的思维是一种打击,学员一旦接受,只知道自己做错了,可是连反思总结的能力都没有。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人只是一台机器,只知道执行,而没有任何的思维能力。人需要独立的思维,做错事需要会反思和总结。
3、和职场无相关性
培训的过程中经常会引导玩一些看起来有“领导力”、“团队意识”的游戏,并且道德绑架般进行严厉的惩罚。例如“团队挨个报数”的游戏,五分钟内,一旦出错,“队长”需要出来承担责任,接受惩罚。这种游戏在笔者看来,毫无“领导力”和“团队意识”可言。在短短几分钟内,如何能展现“领导力”?光靠吼几句?说几句加油的话?并且“报数”这种活动成功率很难掌控,参与游戏的人数越多,出现的结果就越随机。
整个过程中导师鼓动学员应当凡事积极主动,承担责任,笔者有看到毫不相干的人员跑上舞台积极主动的揽责,声泪俱下,仿佛他就是那个犯错的当事人。但真正在职场中,出现了问题需要人承担责任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主动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归根结底,在培训中犯的错,付出的代价是打几句嘴炮而已,而工作中付出的代价,是个人不一定能够承受的,这种游戏去类比工作,未免太过牵强附会。
整个培训过程,虽然有不合理,容易诱导年轻人急功近利的地方,但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其中穿插讲述了一些哲学概念还是对人有所启发的,例如“被迫与选择”一类的话题:个人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相关的一些事情,没有被迫,都是自己的选择,只是把所要付出的代价看得太重,才把“选择”误认为是“被迫”。这一类的思想能够让人思维更加开阔,不偏安一隅,才能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