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明显是洗脑!”——这是不少学员,在培训时的反应。
比如说我们隔壁的办公室,每天早上在唱《我们不一样》《感恩的心》这些歌。同样的,很多公司会在早上唱歌、喊口号、跳舞等等。
你会很自然地觉得,它就是一种洗脑行为。为什么?
整个企业文化传播的意义,在于激活成员内心的热情,所以说内容需要满足三个要素,分别是有趣、有料和有种。
©一节文化课版权图片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我们已经有了好的培训内容,但却不能通过好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再好的内容都可能会被埋没。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重新思考好的形式为什么很重要?它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怎么做有趣的传播形式?
1.怎么讲,比讲什么还重要
我想讲的第一个点,就是怎么讲比讲什么还重要——这个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深有体会。大家想象一下,我们现在日常企业文化培训,我们会想到的形式有哪些呢?
©一节文化课版权图片
大家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无非就是在课堂上讲授我们整个文化理念、做一些讨论、做一些互动。
这种传统的课堂培训,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大多数时候,培训状态是这样的:
你讲你的,我听我的,我睡我的。你说的都对,没错,但是我一个都没记住。
还有一种情况,很多人觉得拓展训练是特别好的团队融合形式,大家出去讲讲团队精神啊,讲讲沟通协作,讲讲责任,讲讲突破。
然而你会发现,这两者里面都缺了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你所传递的文化呢?你想让大家知道的是什么?
©一节文化课版权图片
我们过于在意形式,或者我们故意不在意形式,都会带来一种结果:忘记了你要传递的核心理念到底是什么。
所以说,我不赞同大家去做一些有的没的拓展训练,也不赞同大家在课堂上硬讲。那么,该怎么去能够做更好的形式创新呢?
2 从知到行,是个很大的漏斗
从你所传递的认知,到最终的践行,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漏斗。
传递出百分百的系统理念,
可能只有75%被听到和了解,
只有50%被听懂并尝试理解,
可能会有25%的认知的认同,
最后只有不到10%,能变成行为习惯。
©一节文化课版权图片
那我们所讲的培训过程,其实解决的是前三步——它已经被损耗了50%,这是很大的漏洞。
你想要传递的,可能有一半他都没听懂。就是说“我知道了,但是我不理解”。传递的东西,至少首先让人记得住,然后他才能尝试理解。但是“记得住”这个环节就出问题,那理解就更出问题了。
这是很大的漏洞,可以说工作都白做了。那么,怎么才能让漏斗减少损耗?让培训得到应有的效果?
其实我们做企业文化培训,做好这3点就够了: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
©一节文化课版权图片
3.怎么才能让人愿意听?
愿意听很重要,愿意听是一个口子。假如一开始就没进这个口子,你讲得再好都没用,对吧?
要让人愿意听,首先要有趣。所有人都喜欢有趣的东西,好玩才是第一位的,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
90后人群喜欢什么,反感什么?通过有趣来吸引他的注意,通过他的参与来吸引他的思考。
小米创始人黎万强写了本书叫《参与感》。它抓住了人群的属性,大家都喜欢参与这个东西。你的形式不应该还是单纯的就是说教式,这已经过时了。
©一节文化课版权图片
如何让所有人参与进来?只有参与才能思考,才能够去反思它,去完成它。大家想象一下,综艺节目和传统辩论赛的区别是什么?
辩论赛的本质,是向外传输一种价值观或者观点,是不是跟我们的培训很像?培训也是向外传递一种价值观。
所以说,奇葩说为什么比传统的辩论赛要好看?奇葩说作为很火的综艺节目,它吸引了很多人来关注。
©一节文化课版权图片
所以我在这放两张图,它的区别是什么?你一定会被左边的吸引,因为他有趣。这个奇怪的色彩、奇怪的造型,以及所有的人的状态,穿衣服表达的表述化方式。
而右侧呢,一本正经。坐在这里端端正正,下面乌压压的一群观众。哪个好玩?如果是你,你喜欢哪一个?你肯定喜欢左边的奇葩说嘛。
所以说,有趣是第一位。它非常重要,是一个入口,它能够让大家首先愿意听。
4.怎么才能让人听得懂?
假如你讲着讲着,把它讲得特别的生涩,特别的难懂,特别的奇怪,那我就选择不听了。
听得懂,就是你要足够简单,不要把它讲太复杂了。你就给我讲了特别多的理念,但是我不知道你想传递什么,那就麻烦了。
那么怎么听得懂?我们要关注成年人学习的习惯和逻辑。
成年人不喜欢说教,这是第一点。成年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还有就是记忆力其实是在下降。
麦肯锡的结构里讲,只能讲123,不能讲456。所以我在课堂上经常会要求大家说,讲三个就可以了,三点式结构,所以我们叫要点式推进结构。
比如说整个课堂我会分为3部分,引导前置、体验建构、系统讲解。甚至我让你清楚的知道你在这三部分,将会有什么样的状态参与进来。
©一节文化课版权图片
包括你在内容设计上的时候,其实你的结构设计也是这样的,要简单。比如说使命愿景价值观,我怎么来讲?它们之间的逻辑是什么?我怎么把它讲清楚?
所以一定要关注系统性,不能只是把东西讲完了就OK了。我这个系统性传递下来的话,它是怎么样的?让大家最终在脑海中形成的是一个结构,而不是一些琐碎的知识点。所以这个是我们说的结构属性。
我经常会举这样的例子来说明,就是在我第一课的时候,其实我也讲了,就关于时代、人群和需求的变化。
现在互联网时代了,碎片化变成了一种常态,就是你给他讲一个比如诚信的价值观,他说对啊我知道很多公司都这样,然后但是诚信在我们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
你要通过这种结构的形式的设计,让他去把握到这个系统性诚信,在我们整个的价值观中处于什么样的问题,他关注人的哪里?
这个时候你如果你给他东西还是琐碎的,那么就会很有问题,他就会直接拿这个琐碎的知识点去跟别的对标。
另外对于90、95后,他可以随随便便的去获取他想要的东西,你已经不能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忽悠他”,必须给他真材实料的东西,才能让他意识到这个。
系统的给他之后,他才能思考这个知识,或者这个价值、理念,在这里到底意味着什么?对我意味着什么?
©一节文化课版权图片
我会说一个案例,就是我在某证券公司(以下简称为G公司)给他们的新员工做企业文化工作坊的时候,我的结构就是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叫我是谁?
第二个问题叫做G公司是谁?
第三个问题叫做我在G公司会变成谁?
大家想想这三个问题,我是谁,公司是谁,我在这个公司会变成谁?其实就是他完成对企业文化认知的过程。
公司肯定是不会因为我而变化的,那只能我去变,我要想变成谁,只有我去变,我才能够去达到这个结果。
这时候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自己会去思考。所以说要把系统结构传递给他,不能上来给他讲说你们怎么怎么样,然后完了公司怎么样。
如果没有结构,他就不知道你在讲什么,不知所云。所以这个很重要。
5.怎么才能让人记得住?
你讲完后,我还得记得住,能让我在我心里留下点东西。讲了很多的案例,讲了很多的这个故事,那么最终我记住的是什么?
记得住,得在心里面留下一钩子,得让他想,我记得住的是什么东西。
大家知道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它是有魔力的,我在多长时间,就会遗忘多少。
思考一下,通常来讲,超过了21天,基本他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说留下一个钩子,让他记着。在他快要遗忘的时候,你突然勾一下,他回来一点,再勾一下,再回来一点。这时候,培训效果至少会延长很大一部分。
©一节文化课版权图片
所以我们要完成两点,第一个就是钩子,留下构思,第二个就是建立钩子被激发的机制。
举一个小小的案例,网上有一些非常流行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话题时,会有很多怀旧的照片出现。
©一节文化课版权图片
在30年前、10年前和现在,在同样的地方在同一个地点,拍了三张照片。
右侧照片,是他刚退伍或者刚参军的时候,跟舅舅一起的照片。现在只有他自己,其他两个人都已经离开他了。这种照片会特别的感人,为什么?
其实这个照片起到什么作用?照片就是一个钩子,而时间就是这个钩子的一个机制,就是在什么时间想起这样东西。
如何让培训被记住?那就是留下钩子,并让钩子被记起。
结语
酒香也怕巷子深,怎么讲比讲什么还重要。因为从知到行,是个很大的漏斗。
如果你不想让培训变成无聊说教,做到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这3点,就是好的培训形式。
如果打动了你,请随手转发和分享
让你身边那一个最有需要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