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中考”和“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的时间越来越多。许多家长都为孩子规划了两种以上艺术培训科目,希望能在培养孩子兴趣,提升素质能力的同时,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新版课程标准将于下周开始实行。新课标中对于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并要求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这一系列教育政策的落实,都在表明美育已经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同时,也对少儿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做好少儿美术培训?最首要的是抓好少儿美术的三大特征。
1、阶段性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他们在绘画基础、理解能力、心理素质和发展特点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儿童美术学习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图式期(5~7岁),视觉写实期(9~13岁)。少儿美术教育要遵循儿童绘画发展规律,对不同阶段的儿童采用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涂鸦期的儿童经常喜欢拿着画笔在本子上、墙上乱涂乱画,他们在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涂涂画画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感。涂鸦期的儿童经常会对一块小积木、一个小汽车、一块小拼图等情有独钟,他们可能拿在手中摆弄很久。这其实就是儿童在观察世界,感知世界。涂鸦期的孩子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个时期的少儿美术培训不要给儿童过多干涉,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涂鸦课题,引导儿童在涂鸦中体会美术的乐趣,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
2、直觉性特征
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记忆的过程中,会选择性的强调和夸张引起他们注意力的东西。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画面中的事物形象比例不协调,比如,孩子在画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场景画时,画面中的爸爸画的比大楼还高大,这其实反映了在儿童的心里,爸爸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又比如,小朋友非常喜欢瓢虫,画面中的瓢虫可能会画的比树叶还大,给瓢虫添加很多装饰或是细致刻画,而忽略树叶、花朵等其他元素。儿童绘画中的直觉性还表现在色彩的表达上。儿童在绘画中往往偏好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例如,花朵就用红色,树叶就用绿色,低年龄段的儿童画面中通常很少会出现渐变色、环境色,这是因为儿童绘画中的色彩表达是他们的直觉体现,也是情感和情绪的表达。
3、游戏性特征
儿童将画画当成是一种游戏,他们把自己对事物的观察、感知和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可以说,儿童天生都是喜爱画画的,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感到放松、自在和有趣。儿童绘画往往都是没有目的性的,他们凭借自己的直觉和对事物、色彩的喜好,随意将线条、图形进行组合,从而表达自己想要画的事物和内心的情绪。绘画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少儿美术培训要注重儿童绘画过程的体验感,而不是一味追求画面效果。
新课标下,少儿美术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儿童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以上就是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内容,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欢迎咨询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