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所能发挥的影响力,其魅力主要源于这个国家的文化。二战后,德国通过歌德学院向全球输出其软实力正是认识到了文化的力量。歌德学院成为德国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在塑造德国价值和重建德国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共外交传播国家形象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一词最早由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的爱德蒙德·古利恩(Edmund Gullion)教授于1965年提出,作为对宣传(Propaganda)一词的修正,公共外交强调外交工作必须拓展新的传播策略以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美国新闻总署认为美国外交需要一种新颖和正面的词汇来取代乏味的“资讯”(Information)和负面的“宣传”(Propaganda)两个词汇,公共外交取代了美国新闻总署使用了数十年的公开外交(Open Diplomacy),美国新闻总署与美国国务院一起成为美国外交关系的重要机构,1979年美国新闻总署并入美国国务院。美国国务院对公共外交的定义是政府资助的用于告知或影响外国公众意见的政策或计划。约瑟夫·奈认为公共外交包括日常沟通、战略沟通和长久关系的建立三个重要元素。公共外交的主体既包括一国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也包括民间团体和普通公众,通过各种媒体和文化交往来传播国家形象,增进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德国的公共外交历史
德国的公共外交可以追溯到纳粹德国时期成立的“国民启蒙与宣传部”,其目的是对德国民众进行关于国家政策与德意志国家重建的启蒙与教育,“国民启蒙与宣传部”在进行民粹主义和战争宣传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二战结束以后,西德开始了国家形象重建工作,由于纳粹德国强大的宣传战造成国际社会对德国国家宣传机器的恐惧挥之不去,因此,政府认识到必须依靠文化的力量来重塑德国形象和德国价值。
二战以后德国有许多负责公共外交的机构,例如德国外交部、歌德学院、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等。德国的国家形象被定义为一个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家,一个科学与文化的国家以及一个科技创新的国家。歌德学院是德国公共外交机构中的杰出代表,从成立之初它就肩负起传播德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使命,至今仍然是全球公共外交的典范。
歌德学院的使命
歌德学院成立于1951年,其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歌德学院成立之初就以“重新取得公信力”为主要宗旨,而这也是德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它反映了战后德国政府对二战国家宣传战略的反省,德国政府希望借助海外文化与教育手段来传播德国国家新形象。
歌德学院的前身是德意志学院,德意志学院1925年成立,其目标是改善德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以及帮助德国国民获得统一的文化认同,后来获得德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其任务是培训在德国境内的外籍德语教师。1932年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逝世100周年,德意志学院专门在慕尼黑成立了一家用于定期培训德语教师的机构,这个机构最终被命名为歌德学院,1945年二战结束后德意志学院被美国强制关闭。1951年联邦德国在慕尼黑再次成立专门培训外国德语教师的机构,这即是现在的歌德学院。1953年歌德学院与德国外交部签订框架协定,开始规范学院的地位,虽然歌德学院接受德国政府的资助,但仍然是一个独立的文化机构。起初受冷战影响,歌德学院的核心使命是文化自我宣传,但其分支机构大多位于西方国家以及拉美地区。1969年以后,歌德学院的文化使命进一步提升,成为与对外政治和对外贸易同样重要的第三支柱。1976年,歌德学院被战略性地纳入联邦德国外交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德国与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歌德学院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歌德学院的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在国外推动德语学习。具体包括在国外开设德语课程,支持国外的德语教育,提供德语学习奖学金,扶助相关机构及人员参与德语培训,开发德语学习的讲义、教材和考试系统。其二,推动德国的对外文化合作,具体包括承办国际文化合作活动,在海外推广德国文化。其三,开发德国对外传播的媒介,如办理去德国的访问活动,出版和制作印刷品、电影、书刊、电视等宣传德国文化。歌德学院系统包括歌德学院、歌德中心、文化协会、德语阅览室和德语考试以及学习中心。同时歌德学院也与德国各州政府合作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德国负责对外文化教育政策的部门为外交部的文教司,但是具体执行德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机构为歌德学院、洪堡基金会、德国之声以及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等。作为一个非官方机构,歌德学院在全球德语学习、德国文化传播以及德国国家形象塑造等领域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9·11”事件以后,歌德学院加快了在中东和伊斯兰教地区的推广步伐,歌德学院尤其看重与伊斯兰世界进行对话。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歌德学院于1980年与同济大学合作设立同济大学留德预备班,为中国的研究人员前往德国留学培训语言。1988年歌德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北京歌德学院设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以后歌德学院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先后设立德语资料室和德语自学中心。面对新兴国家的发展,歌德学院加大了在中国、印度、巴西等地国家推广德语的力度,2012年德国出台了“建构全球化、巩固伙伴关系,共同承担责任”的全球化方案,重视在这些新兴国家传播德语。在印度,歌德学院在超过1000家私立学校开展德国课程,在俄罗斯开展全民学德语活动,把德语提升到俄罗斯第二外语的地位。歌德学院成为德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提高软实力的重要政策工具,歌德学院的一些成功运作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