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双减”后非学科类培训?上海师范大学携手上海市武术协会播撒了第一批种子。9月6日,上海市武术协会首期武术教练员(学校课程)教学规范培训班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31名武术教练和在校大学生参加培训。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峥嵘,上海市武术协会会长俞凯丰,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薛原,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郭长江,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会长沈建华,上海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所长蔡皓,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武术队原总教练张福云,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体育教研员王立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体育教研员李芳芳,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基础教育与学前研究部施利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会长高幕峰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活动。开班仪式由上海市武术协会秘书长乐群主持。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峥嵘在开班致辞中表示,上海师范大学校将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优势,整合资源,全力支持此项培训工作。他希望,通过与市武术协会的共同努力,可以促进和推动校园武术教育活动,渗透武术文化的魅力,传承民族传统武术文化。“面对大量的社会需求,我们今天培养了第一批‘种子’,未来希望通过‘种子’辐射更多学校,让学员真正能够进校园教学,探索一条新路,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上海师范大学在全市有50所附属学校,届时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武术协会将携手引荐通过培训的社会武术人才进入上师大的附属学校进行教学实践。
据悉,首期培训班课程设置对应新课标标准下的体育教师教学素养,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实操练习和结业考核三个模块。培训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合格者授予结业证书,表现优异者授予优秀学员荣誉证书,上海市武术协会将优先考虑推荐对外交流计划及学校任教工作。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体育教研员王立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体育教研员李芳芳、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基础教育与学前研究部施利娟等一系列专家传经送宝。开班仪式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体育教研员王立新向学员授第一课《新课标解读》。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体育教研员李芳芳在授课《基于核心素养的武术单元设计与实施》中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向学员解读了新课标体育课堂的要求。她认为社会武术教练走进校园要转变观念,从单一的运动能力培养拓展到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课程引导,让学生养成长期武术锻炼的习惯,达到身心健康。同时,还要通过授课突出武德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基础教育与学前研究部施利娟授课《如何做好一名体育教师》。她表示:“学校体育教学有其规范性和融通性,社会武术教练进校授课要掌握一定的体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同时要做好时间分配,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上海市武术协会自2020年换届后,对本市中小学武术教学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市中小学在积极落实“双减”的过程中,武术专业师资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市武术协会积极与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携手,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整合资源,培养能够胜任学校武术教学的社会力量,成为校园武术课程的有益补充。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会长高幕峰认为,武术运动既有对抗性又有观赏性,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项目。同时,武术还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体现民族的自信心,因此推动武术进校园很有意义。因此,本次培训以武术创新课程为导向,在培训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武术课堂教学的转型,紧随社会发展,将武术课程推向数字化、科学化。
上海市武术协会会长俞凯丰表示,上海市武术协会将在推广武术运动、弘扬和传播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们将加大力度解决学校武术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市武术协会将师资队伍覆盖面扩大到各协会、团体、俱乐部、高校等有志之士,在上海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将持证学员送上学校讲台,带领武术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