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暨第十六届新解放教育讲坛在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举行。围绕如何加快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原副会长马树超等专家各抒己见。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原副会长马树超做主旨发言。
【现代职教:更是一种育人】
本世纪初期,国内从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一大批高等职业院校加速兴起,到今天的22所新型的本科职业大学的兴起,实际上都和产业发展推动紧密相关,所以今天的本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考虑定位。
马树超认为,职业院校的定位,是在坚持立德树人的要求下,特别强调健全职业学校的科学评价,其中包括一些重点评价: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等。
众所周知,倡导“实业救国”的南通籍企业家张謇在办实业时强调办职教。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马树超强调,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为教育,也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和蓝翔技校不同,后者是培训学校,重点让学生们掌握一种技能;而职业教育通过三年制甚至是七年制,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做主旨发言。
【面对变局:职教要有最敏感的触角】
杨玉良认为,技术的变更,导致很多职业重组,而职教对职业的变化,要有最敏感的触角。
事实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无论是从规模、数量,还是从质量要求上都提高了,“这也是为何要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的原因。”杨玉良认为,时代改变之后,职业教育比其他任何的正规大学都能敏感地感受到职业的变化以及产业的变化。“这不仅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有了提高,对于整个行业和全社会人才的培养体系都有了新要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校长沈兵虎说,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如果对职业、行业变化不敏感,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应对市场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除了体力加上一定的技能,更显著的要求是智力,只有智力上去了才能适应现在的5G,包括人工智能、AI等。”扬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周胜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是无止境的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会导致未来建成一个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命运共同体,而这个命运共同体就是高等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共创、共享、共同发展。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校长陈晓斌发言。
职业教育,其实更像是一座“立交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校长陈晓斌表示,它既通往高等教育,又衔接中等职业院校,还和产业有紧密联系。杨玉良建议,职业院校可以和大学、企业共同成立一个工业技术、产业技术研发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对社会的贡献也会更大。
【服务社会:兼顾内外部效能】
职教的发展,既要讲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内部效能,又要立足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外部效能。因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办学方向。
目前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历史转折点。“所谓历史转折点,主要是四个方面。”马树超表示,一是类型教育要开辟新的路径,要建设新的赛道;二是产教融合要开拓新的通道;三是育训结合要构建新的模式;四是纵横贯通要构建新体系。提质培优的重点策略,实际上就是要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做一系列探索。“我们的人才链、产业链、就业、创新这四个方面一定要有机衔接。”上海商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敏表示。
提高效能,更需要提高双师队伍的效能。在职业教育中,教师队伍不仅是教与学提质增效的第一资源,同样也是职业教育增强外部效能的第一资源。马树超建议,要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兼职教师引进比例。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李蕾 题图来源: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提供
文中图片: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提供
来源:作者: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