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从幼儿园开始就没休息过吗?”
他用手捂住脸,
眼泪从指缝中流出来。
——合肥某校“学霸”小君(化名)
从上周开始,本报持续关注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无证教学、违规收费、超前学习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和伤害着教育的健康生态。在采访中,有不少教育专家直言,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童年迫在眉睫。
来自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
青少年心理门诊的接诊情况显示,
近年来因为受到过度的校内外学习压力,
青少年心理门诊的问诊数量
呈现指数级的上升,
绝大部分是因为学习诱发的情绪问题,
这其中有一部分孩子
不仅面临的是校内的压力,
也包括校外培训带来的影响。
案例
从幼儿园就开始上培训班
“学霸”初二时厌学
在走进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心理门诊之前,小君(化名)始终是个 “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早早摘得钢琴十级的他在学校里是一位风云人物,而他所属的学校也是合肥公认的名校。
当初二的他开始出现厌学情绪时,最先察觉到的父母感到不能接受,一贯听话的儿子怎么就不想上学了?在所有人看来,这种情绪来得缓慢又猝不及防。开始是偶尔不想去,渐渐地小君每天都不想上学了。小君的妈妈不断劝说学习有多么重要,一两个月下来,该讲的话都讲了一遍,最终父母把孩子领进了青少年心理门诊,焦急地想在医生这里找到一剂 “良方”。
“我们想听听孩子怎么说。”面对素未谋面的医生发出的心灵邀约,小君仿佛找到了 一个出口。他开始叙述这些年的辛苦,不论是晚上还是周末以及寒暑假,他不是在上培训班,就是在上培训班的路上,生活像一个陀螺高速旋转。“你知道我从幼儿园开始就没休息过吗?”他用手捂住脸,眼泪从指缝中流出来。
他曾经那么小,没有什么判断和选择,基本都是家长在做决定。早期开始学了一些文艺项目包括钢琴,到了上学的年龄,文化课也不能落下。但父母又告诉他,钢琴上了这么多年丢了怪可惜。就拿琴课来说,小君的确有音乐天赋,他曾提出自己想学吉他, 但父母认为钢琴可以在音乐道路上让他走得更远。琴童的生活是辛苦的,每周两次琴课,每天晚上还要练习两个小时。“这不是我喜欢的,所以在拿到钢琴十级之后,我再也不想碰它了。”小君态度决绝,他直言自己没有内心的热爱。
再说说其它文化课辅导班。小君认为,在这些培训班上,他明确感受到很多知识都学了三四遍了,课内课外轮流上,五个以上的培训班实在是太无聊了。能不上吗?在得到否定的回答之后,他心里的反抗意识越来越强烈。他还不能理解母亲的焦虑,不能理解那个被心理专家称为“电影院效应”的名词——当一个人站起来,后面的人也会跟着站起来。“艺多不压身嘛”,母亲这样向他解释,而实际上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后。
医生
肩负管教孩子重任的母亲
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小君是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朱丽接诊的一位小患者。朱丽坦言,在门诊中因为学习压力诱发的青少年情绪问题很多,其中有一部分孩子不但感受到校内的学业压力,来自校外的培训机构的压力也让他们不堪重负,比如上了五个以上校外培训班的小君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朱丽主任说,在家庭关系中,家长一贯是权力方。孩子小的时候,力量弱一点,当家长说为你好,只能服从。随着青春期到来,孩子的反抗能力越来越强“。小君潜意识就会觉得,你让我不快活,我也不会让你快活,因为不上学最着急的也是家长,以这种病态的方式进行反抗。”
在这种情况下,朱丽决定采用家庭治疗的方式,把孩子和父母拉进来进行交流和沟通。“孩子和成人不同,孩子一方面除了自身调整,还需要配合环境的调整,才能更好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在小君的家庭里,朱丽可以明显感觉到家庭环境因素的作用。这是一个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母亲关心照顾孩子,把孩子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两个人既亲密又不好,肩负着管教孩子重任的她,很容易把着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在朱丽看来,除了家庭结构慢慢调整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亟待改变的,是通过家 庭交流让相互之间多一些沟通和理解,让父母亲知道,怎么以平等的话语权来和孩子交流,“其实孩子有很多想法和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希望父母能更多地 理解孩子,意识到这种平等交流的重要性。”朱丽说,如果家长不把望子成龙的急切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很多冲突自然而然就会减少。
“我们在接诊过程中也发现,现在有的孩子年龄很小,就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朱丽认为,孩子们不觉得生活五彩斑斓,对生活没有掌控感。所以把他们从繁重的学习包括校外培训机构中解放出来是重要的一步。“成绩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让他们多接触一些自然,接触社会,包括正常的和人交流交往都是学习,千万不要局限 在应试和做题上,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确保他自己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建议
不能只停留在讲道理上
要在平时尊重孩子的感受
随着青少年心理门诊数量呈指数级上升,朱丽观察发现,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情绪、厌学,找不到原因的身体不舒服等问题来就诊的。面对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期待,最终很多时候,孩子们也成为了压力的聚焦点。
她建议,国家应该从政策层尽快推广和落实对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对它们有所限制,不能过度宣传,在无形之间增加家长的焦虑。而家长方面,则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来选择要上的课程,避免攀比和过度的焦虑。“家长把对孩子的培养看作是长期的事,不只是短期的目标,而分数、成绩等都属于短期目标。”在朱丽看来,孩子的成长是一 辈子的事情,和他们的身心健康脱离不开的。中小学阶段, 也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朱丽认为,其实孩子们面对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来自学校、家庭、同学间的,而且他们自身的身体也面临很多的冲击,矛盾很多。“家长应当给孩 子一个比较健康快乐的宽松的成长环境,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增加孩子对生活的自信感和掌控感。”
不过想要做到这些,不能只停留在讲道理上。朱丽说,这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感受、情绪、表达和想法。同时在学校方面,朱丽建议要不断去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校内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定要相信,孩子天生具有愿意学习的本能的。”
总而言之,想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确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朱丽也认为,除了学历和成绩,社会也应该采 用多元化的方式去评判孩子的成长,让他们沐浴在阳光雨露下。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