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高中生,究竟为何大量深陷风俗业?背后的隐秘是什么?
- 前言
在文化氛围与社会包容程度较为开放的日本,“风俗产业”由来已久。隐匿于日本都市霓虹灯之下的风俗店,勾勒出欲望与金钱缠绵的曲调,萦绕于每个月光倾泻下的迷离夜晚之中。
随着时代的更迭,日本风俗业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倘若将日本风俗业定义为一个代表形象,那么如今的她,已从身着和服的艺伎逐渐成为一身JK制服的女高中生。
从代表校园文化的制服,到取悦异性的情色工具,日本风俗下的JK服装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变故?日本风俗业又是如何渗透女高中生的?
- 一、 当制服成为玩物
在服装文化兴盛的当下,“JK制服”早已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服饰标志。“JK”取自“女子高中生”片假名音中的“J”与“K”,代表着日本女高中生的上学制服。
白净纽扣衬衫,衣襟前点缀着蝴蝶结样式的装饰,下身浅色格子短裙。JK制服如同一支玲珑画笔,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青春洋溢的妙龄少女。
在日本的诸多电视剧与动漫中,尤其是有关校园题材的,大都能看到JK制服的身影。这一方面体现出日本的制服文化,同时也让颇具特色的制服成为日本学生的一种象征。
从日本都市的繁华街头到象牙塔与高中校园之中,总少不了身着JK制服的清秀姑娘。她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形只,支撑起街道上一抹清新靓丽的风景线。
伴随着“JK文化”的盛行,日本的服饰业迎来自疫情以来难得一见的繁荣时期。然而与此同时,新兴的“JK店”也陆陆续续地出现在日本街头,发展势头之猛如同雨后竹笋一般。
从“JK陪聊店”到“JK咖啡馆”,以JK制服为卖点的服务产业逐渐成为填充日本街巷的新生力量。与之前流行的“女仆咖啡厅”颇为相似,两者的共同点均是由身着特定制服的少女提供服务。
这种营销方式一方面为广大“日本宅男”提供了消遣、接触女高中生的机会,一方面也为想要自力更生赚零花钱的日本年轻女性提供了就业岗位,乍看上去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随着“JK”产业的愈发兴盛,资本的触手开始伸向灰色地带....
“JK风俗店”、“JK按摩店”随之出现。
若只是止步于单纯的风俗服务与按摩服务,倒也不必小题大做。在流光溢彩的招牌之下,店铺中所提供的服务,远并非只有“按摩”或传统的风俗服务。
只要顾客愿意加钱,身着JK制服的女服务生便能够提供陪睡等“特殊服务”,这意味着“JK产业”正将扩张的意图延展到禁忌之地。
一部分热衷于流连花街柳巷的日本男性,成为助推“JK”产业的催化剂。他们并不满足于浅尝辄止式的语言或肢体接触,将那一身代表着青春朝气的制服据为己有、对那些在他们眼中尚且稚嫩的灵魂倾泻欲火,才是最终的目的。
误入歧途的失足日本少女,大多只是抱着“挣零花钱”的想法踏进这个产业,灵活的工作时间、诱人的工资薪金是吸引她们的主要因素。
数据显示,在各类“JK店”中工作的日本女高中生,日薪能够达到4500-1.2万日元(约合290-770元人民币)。倘若是“按摩店”或“风俗店”之类提供“特殊服务”的店铺,则还会更高。
高昂的薪资、再加上经营者的花言巧语引诱,涉世未深的她们最终滑入一条不归之路。
本该象征青春英气的高中生制服,在风俗文化的胁迫与引诱之下,一步步沦为粉饰情色产业的摇钱树。那白净而整洁的衬衫在成年世界情与欲的亵渎下,消散了象征着芳华的光辉,成为屈身服务的牺牲品。
为针对JK产业钱色交易愈发严重的现象,日本警察厅多次开展整治行动。在取缔多家存在非法经营、提供色情服务的JK店后,警方发现,参与这一行业的日本女高中生数量之多让人咋舌。在一些较为出名的JK店中,女高中生的登记人数甚至能够达到一百余位。
这充分说明,风俗情色文化已经渗透了当下的日本女高中生。
在被警察抓获的失足少女中,一个化名为“纪美”的高二学生吐露出从事这一行业的缘由:原本能提供客观零花钱的父母,因公司效益不佳而面临财政问题,她的零花钱也随之缩水。为保持原本的消费水平,避免同学们的嘲笑,她才选择委身“JK服务业”。
纪美如面不改色地说:
“在‘JK’工作既轻松挣钱,还能积攒经验。”
“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成为交际名媛。”
在欲望觥筹交错的成人世界里,物欲与情欲缠绵注定等不到终章。
当象征青春朝气的制服在资本的引诱下沦为情欲的玩物,我们不禁思考:这一切的根源,是个人的不幸,还是社会的悲哀?
- 二、 当“宅男”遇到“JK”
2017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日本国内“宅男”的数量已突破百万。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态势与择偶需求,许多日本男性最终选择逃避,放任自流。
这一现象并非只存在于年轻群体之中,2019年日本公布的《生活状况相关调查》显示,仅仅40岁至64岁的中年群体,选择“蛰伏”于家中的人群数量便有60余万。
从社畜到宅男,“颓废”、“佛系”一度成为令和时代日本青年一代的标签。他们离开内卷严重的职场,过上睡觉、上网、吃饭的单调生活,基本告别了日常社交与异性交际。
然而,对异性的渴望是深埋于基因中的定律,倘若说封闭社交圈还能用“社恐”来解释应付,那么荷尔蒙作祟下对异性的诉求,便是难以回避的尴尬问题。
于是,很多宅男将二次元女生的海报贴满房间,与电脑中虚拟的女友约会,企图缓解现实中无人陪伴的空虚。但这般望梅止渴式的行为,显然并不能解决孑然一身的现实状况。
在如今聊天、交往、甚至恋爱都成为明码标价的物品的时代,宅男们成为满大街层出不穷的“JK聊天店”、“JK咖啡馆”的忠实拥趸。
在日本二次元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秋叶原地区,随处可见流连于JK店铺的日本宅男、大叔,他们在清纯可人的JK女生的“撩人”态势下豪掷千金。
金钱与暧昧的交换,宅男与JK上演出各取所需的戏码。这本是属于你情我愿的行为,却也不经意间上演出不少令人直呼离谱的闹剧。
随着JK文化的盛行,日本的“爸爸活”特殊产业再度甚嚣尘上。“爸爸活”原本指年轻女性为寻求金钱利益,而与富裕大龄男性吃饭、陪酒等行为,由于涉及“不可描述”的部分,因此一直居于灰色产业之中。
倘若只是钱色交易,在灰色产业被政府默许的日本,倒也不至于大费周章,然而发生于今年的一起“爸爸活”案例,却实打实地震碎了无数网友的三观。
21岁的日本男大学生岩本健介为减轻生活压力,选择男扮女装接“爸爸活”兼职。在一次交往中,他结识了三十六岁的齐藤阳一郎,后者由于长期独身,经常在网上联系从事这一行业的女性。相识之后,齐藤阳一郎对JK女装扮相下的岩本健介颇有好感,他们多次有偿约会,最后甚至发生关系。
齐藤对岩本可谓是死心塌地,交往过程中不仅真心实意,还将自己百万日元的积蓄尽数交给岩本。然而岩本并不领情,多次明确两人只是“交易”关系。
期待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令齐藤陡生杀心。一日,他来到岩本的家中,在最后的挽留无果后,出刀将岩本刺死。在仇恨的刀锋下,岩本的背后挨了十三刀,最深一处足有6厘米。
随后,齐藤向警局自首,将案件的经过如实上报。
在媒体的披露下,这一离奇案件的经过为更多人所知晓。
如此令人震惊的案例,令我们看到了“宅男”文化与“JK”文化的激烈碰撞。当感情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身处漩涡中的男男女女都需要权衡其中的利弊。是独善其身,还是跟随潮流沉溺其中?
- 三、 风俗产业下的情色国度
如杂草般疯长的“JK店”乱象,映射出的是日本对于风俗产业的暧昧态度。正如西方部分国家有合法的性交易场所“红灯区”一般,日本的风俗产业也始终游离于法律漏洞外的灰色地带。
早在江户时代时期,日本便出现了早期的风俗产业。当时还尚未有明确的“艺伎”之称,从事此行业的女性大多被称为“游女”,意为“在同一个地方待得很短”,即流离游荡之意。
当时游女存在着高低贵贱之分,低等级的游女从事的多是纯粹的情色行业,为客人提供钱色交易。而容貌姣好、多才多艺、得到赏识的游女,则能够跻身“太夫”之列。这个等级的游女能够进入幕府,为武士阶层表演歌舞,不必再出卖自己的身体。
以“太夫”为代表原型的日本游女阶层,为日本风俗行业奠定了基石,游女们大多以成为“太夫”为目标,努力学习歌舞声乐,琴棋书画。她们的潜意识中大多有“卖艺不卖身”的理念,这也成为日后从事日本风俗产业的女性所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日本相对宽松的宗教观念与道德理念之中,“情色”并非是谈之色变,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他们更多地将其视作人之常情。
更何况,风俗业已逐渐往“擦边”而不越界的方向靠拢,因此风俗业在日本文化的熏陶下日益发展兴盛,在日本几百年的封建时代中占据着一席特殊的地位,并且于明治维新后,西方开放思想的影响下迎来巅峰时期。
直至二战结束后,身为战败国的日本将风俗业视为取悦美军的手段,一直以来居于社会暗处的风俗业正式走到了明面上。
“风俗文化”也成为日本文化中挥之不去的潜在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了解日本的人的认知。
即使风俗业大多时候以“卖艺不卖身”而自居,但大家都很清楚,一旦跟“情色”牵扯上关系,边界与火候便难以操控。在“擦边卖艺”的行业表象之下,风俗业自然成为滋生钱色交易的温床。
步入近代社会,日本政府对于深深扎根于日本历史与社会的风俗业颇感头痛,既有取缔之意却又无从下手。官方先后出台几项规范风俗业的法规,字里行间虽约束颇多,却未从根本上伤及风俗业的根基。
长时期的发展已经让日本的风俗产业趋于成熟,截至目前,日本风俗业的女性从业者超越了三十万,而风俗业为日本创造出的利润更是难以估计。
有数据显示,仅仅是风俗业所贡献的经济增长量,便足以支撑日本国防一年的预算。
这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对比,恰恰反映出日本风俗业的枝大叶茂。
也许正因如此,日本政府对风俗业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暧昧态度。只要别明面上触及法律,便不会深究。
如此惊人的产业经济贡献数据,映射出的正是日本男性对这一产业的青睐,也侧面反映出他们所承担的厚重压力。人定之时,他们将疲惫的身心交于情色麻痹,企图在温柔乡中洗刷去工作与家庭中的压力与烦闷。
相对应的,身为产业主体人群的日本女性,30万就业人数所反映出的是日本女性长期以来难以更改的社会地位。她们在家庭中往往扮演着任劳任怨的家庭主妇形象,即使身处职场,也多有遭受歧视、被边缘化的情况。
委身风俗业,更多的是日本女性探索人生道路的无奈之选。倘若条件允许,谁愿意成为委曲求全只为取悦陌生人的花瓶?她们无力更改社会地位与观念,只能披上和服,盘起华发,成为暧昧灯光中的温柔乡。
行走于情色的刀尖之上,风俗业究竟是日本发展的潜在引擎,还是吞噬国民身心的无底深渊?情色国度的灯红酒绿之中,没有人能对欲望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