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谈到培训,人们都很容易会把这项工作归类于教育这个类别。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一场培训就是一个产品,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设计和开发过程,符合所有产品的开发元素。
因此,培训师在钻研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成人学习的特征,从调研到评估的课程开发模型,也应该掌握一些设计心理学。把学员看成用户,去洞察他们对于产品设计的心理需求。
在设计领域,大部分人都应该听过《设计心理学》这个系列的书籍,它的作者是唐纳德·A·诺曼,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计算机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家。"以人为中心"是他主张的设计理念。本篇将会结合一些书中的观点,分析一下培训设计该如何做得更好。
- 培训效果不佳,学员不背锅
《设计心理学》书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为差错往往来源于糟糕的设计。很多人有一种普遍的心理:产品是不会犯错的,只有人才会犯错。
所以不管是使用电子产品,还是家具,只要出了错,人们都会认为是自己太笨了。
但作者认为,一个产品没有办法让客户轻松正确的使用,一定是设计的问题。因为人不是机器,不能要求人做到完美无缺,会犯错是自然规律,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人容易出错这个情况,从而去改良产品本身。
举个例子,在银行的ATM(自动取款机)取钱时,很多用户会忘记拔出银行卡,这个按道理说完全是用户自己的粗心大意,但好的设计应该帮助用户避免这个失误。所以现在银行的ATM设计成先拔卡,后拿钱的操作,这样人们就不容易忘记拔卡了。
在培训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学员不能理解课程内容,或者从理论知识到行为实践转换的障碍。
大部分培训师会归结于"学员的理解能力有限"、"学员太浮躁了学习意愿低"、"学员平时太忙了无法进行实践"等因素。但说到底,这些因素大部分都是人类的天性和客观事实。
培训师更应该反思自己在培训内容逻辑是否清晰,案例是否符合学员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设计是否人性化,是否创造了良好舒适的环境来提升学员的意愿度。
举个例子,很多公司为了不打扰业务的节奏,会把培训安排在下班后进行。但这个时间段员工已经累了一天,注意力集中度低,心思也早已不在公司,即使再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转化率也不会太高。这样的设计理念就违背了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 培训不是简化知识,而是简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逻辑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要选择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但一般人们会把这句话理解为"越简单越好",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如无必要"这个条件。
事实上,在设计领域中,很多复杂都是有必要的。如果为了简单而简单,从而削减功能,牺牲使用体验,这样的设计理念就是大错特错了。
同样的道理,培训不应该只是加入各种高大上的理论,把内容变得高深莫测才好;也不是过度简化,将内容停留在单一肤浅的模块。
培训师在做课程开发的时候,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梳理和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把复杂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学员。
当前培训的课程设计遇到两个不同的声音:
一些人认为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依然要保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完整逻辑,来让学员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但另一些人觉得这样的效率太低,在工作中学员只是想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所以它们只关心"怎么做",前面两个部分完全可以删掉。
那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培训内容设计不应该是简单的一刀切。如果只保留"怎么做"的部分,没有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导入,这个产品的功能是不齐全的,学员的认知和体验只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这样的培训的确能高效地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但学员的场景迁移能力相对较弱,未来遇到类似的问题不会举一反三,还需要再次进行针对性地培训,从长远来看效率反而是低的,同样也不利于员工系统全面地成长。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市面上的确有太多的课程,花了很多时间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部分,容易让学员产生"这些内容听着很有道理但对我没什么用"。
所以培训师要做的,是花更多的时间去琢磨和研究,提炼最关键有效的信息,帮助学员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部分进行知识的铺垫,从而更高效地进入"怎么做"的学习和实践。
- 人人都喜欢帅哥美女,也喜欢高颜值的产品
我们常说一件东西有设计感,往往说的是这个东西的颜值。颜值有多重要呢?看看大街上那些网红店门口排队的人群,就很容易明白颜值的吸引力。在功能一样的情况下,具有美感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哪怕它的价格更贵。
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早期,个人电脑第一次开始使用彩色屏幕,当时颜色的主要作用就是突出显示某些文字,或者添加一些不必要的装饰,并没有给日常工作带来实际价值,但价格却贵了好几倍。从理性的角度看,应该不会有人买,但实际情况是,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彩色屏幕的电脑。
设计师通过研究发现,颜值高的设计会让用户觉得更好用。日本设计师曾经调查了不同型号的取款机,其中有一款它的按键形状和屏幕设计更吸引人,但理性来说功能上没有任何区别。但日本人普遍认为这一型号的取款机更好用。
有一位以色列科学家对结果表示怀疑,他认为是日本人审美偏好导致的,于是把这个型号的取款机带回以色列,把日文换成希伯来语,结果以色列人也觉得,好看的取款机更好用。
这是因为颜值高的产品会引起人们的正面情绪,而正面情绪会激发人的创造力,用户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美的产品上。
- 了解学员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真正抓住学员的心
怎样设计才能更满足人们的需求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
本能层次就是天生的,最直观最原始的反应。
行为层次是后天学来的的一些经验和动作。
反思层次最高级,需要理性和思维的参与。
在本能层次,设计师应该遵循人类多年的进化和成长规律,去发现并满足人们已有的本能,而非创造新的本能出来。
一款好的本能层次的设计,要在人们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要情不自禁地说"我想要",然后才问"它能干什么",价格才是最后关注的问题。
若培训想做到这一点,一定要深入了解成年人学习的动机和特征,设计和学员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让他们在看到这个培训内容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哇!这个对我很有用!我想学!"。
在行为层次,从表面上来看是最简单的,无非就是用户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
但很多时候,别说你不知道用户的真正需求,连用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像在汽车发明之前,所有人都说想要更快的马车。
所以在这个层面,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甚至是隐藏需求,更为关键。
同样,有价值的培训不仅要满足当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也需要基于业务发展的趋势,去赋能员工他们未来可能会需要提升什么样的能力。如果未来的实践验证了培训的前瞻性,业务部门才会发自内心认可培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