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唐永茜1959年出生在巴县铜罐驿,从小对中医感兴趣,在巴县人民医院工作两年后,东渡日本开设针灸馆。担任大阪府针灸师协会理事、西日本华侨华人妇女会会长、枚方市中日友好协会理事。
■声音
“父亲去世后,即使失去这一亲情的纽带,我也不会忘记重庆,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今后还会将更多精力倾注在中日之间交流的事务上,推进中日民间交流。”
顺着大阪府枚方市内一条幽静的小路走到深处,有一座三层小楼,墙上挂了一个招牌“唐针灸馆”,这里便是唐永茜工作兼住的地方,面积不大,但花团锦簇,干净整洁。清瘦的唐永茜正在为两位日本老人进行针灸治疗,两位老人已经在这里就医了20年。
她的妈妈是日本人
唐永茜1959年出生在巴县铜罐驿,从巴县一中毕业后进入巴县卫校学医,父亲是川外历史学教授,母亲是巴县人民医院医生。
一直到初中,唐永茜都不知道妈妈是日本人。在那个年代,妈妈刻意隐瞒了身份,怕对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直到中日建交后,政府派人来她家里告诉他们,妈妈在日本的亲人找到了。这时,她才知道妈妈原来是日本人,在日本还有很多亲人。
受母亲影响,唐永茜从小对中医很感兴趣,从巴县卫校毕业后,又去“针灸学习班”学习,那是当年中国第一届针灸学习班。后来又去“古典医著进修班”学习,前后五年时间,她系统地了学习中医,随后唐永茜进入巴县人民医院工作。
赴日开设针灸院
在唐永茜参加工作后,妈妈先回了日本。唐永茜在工作两年后,去了日本留学继续学医。
由于日本并不承认中国的中医学历,唐永茜不得不重新来过。在大阪针灸学校,唐永茜用了三年时间,边打工边学习。
回忆起当初的时光,唐永茜感慨很多。她说当年到了日本后,她很要强,不但克服了语言关,而且各科成绩名列前矛,这让日本同学和老师非常佩服。上实作课时,因为她有良好的基础,老师有时还要向她请教如何扎准穴位。
唐永茜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能让日本人看不起。”毕业那年,她获得了学校颁发的优秀毕业生证书,全校共三人获得该证书,她是唯一一位中国人。
唐永茜先后在福田综合病院、大阪广濑整形外科医院工作。因为医术高超态度好,她的病人总是最多,指名要她看病。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她辞职自己开设针灸院。
投身日中交流
她的针灸院生意很好,当时大阪府针灸院较少,而且日本人对中国针灸很感兴趣。
采访当天,记者遇到的88岁的三木夫人,就是唐永茜的固定病人,她每周骑20分钟的摩托车来这里进行针灸治疗,坚持了20来年。另一位柴田夫人也经常来这里进行针灸调理。
因为生意太好,唐永茜又在自己的住处开设了分店,同样学医的妹妹也来帮忙。
因为医术高超,热心公益,唐永茜连续担任大阪府针灸师协会理事12年,她还是西日本华侨华人妇女会会长、西日本新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会长、枚方市中日友好协会理事等。因为要参与的社会事务太多,唐永茜不得不将大阪的针灸院关闭。
支援汶川地震灾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唐永茜飞到四川,以私人名义为灾区捐赠了100万日元。
得知有地震伤员被送到重庆骨科医院后,她又马不停蹄到了重庆,在医院里呆了几天,为伤员做推拿按摩。
四年前,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唐永茜以私人名义捐赠了50万日元,号召病友、协会成员发起募捐,并以“唐永茜”的私人名义前往灾区救援,当时,日本人很惊讶,“地震才发生,中国人这么快就赶到了。”灾区的日本民众对此充满感激,好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妻子的日本人,血压高,降压药不起作用,唐永茜为他进行了数天针灸治疗后,他的血压稳定了。这位日本人感叹:“一根小银针如此神奇,中国针灸太霸道了。”
重庆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如今,唐永茜三姐弟都在日本定居,弟弟唐永照也是学医的,博士毕业后进入奈良大学从事遗传基因学研究。姐弟三人认为,能有今天的成就,与父母的教育分不开。唐永茜说,他们从小看到爸爸经常拿钱补贴贫困学生,还带贫困学生来家里改善伙食。妈妈也是学医的,休息时间遇到危重病人,不管多晚,都要出去上班。
父亲去世后,他们回重庆的次数就少了。唐永茜说两年前回过重庆,感觉重庆变化太快,儿时玩耍的地方已经找不到了。“父亲去世后,即使失去这一亲情的纽带,我也不会忘记重庆,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今后还将做更多中日之间交流的事务,推进中日民间交流。”
记者 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