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有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广深地区家长的低龄留学意识越来越强,而且早早进入美初/美高的这些孩子之后的美本录取结果也都非常亮眼。
在前不久的一场深圳线下分享会上,更有幼儿园家长都开始咨询如何进行小学的合理规划为美初、美高申请作准备了,在我感叹家长们准备得实在太早的时候,10+年留学语培经验、深圳知名语培机构盖德创始人Vincent却表示,“这样的早规划意识非常好。”
2012年创办盖德GuideU至今,Vincent一直专注于托福雅思及SAT等留学语言教学服务,从2014年开始做家庭式的语言规划陪伴引导,找寻标化考试对于申请美国高校的意义,并坚持赴美访校,深度了解美初/美高/美本对于语言及成为合格申请者的真实需求。
就这样,Vincent连续8年以个人规划师的身份辅导多位学生录取Fay School、Rectory School、Cardigan Mountain School等顶尖寄宿美初以及The Webb Schools、The Stony Brook School、Pomfret School等顶尖寄宿美高,可以说是留学圈中为数不多对语培和申请都非常了解的“老司机”了。
深圳GuideU盖德留学语培创始人
高鼎烜 Vincent
- 2006年-2011年就职于北京新东方精英英语任职VIP中心校长,2006年开始从事留学语言考试教学研究至今,培养出千名优秀学生。
- 每年赴海外与学生及校方招生官交流反馈,并记录学生留学海外后的学习与生活点滴,帮助更多留学生进行留学及标化语言的长线规划,切身实际的辅助留学海外的学生申请到目标英美学校。
在Vincent的观察中,不少广深地区的家长越来越懂早规划的要义了,他们的早规划并不是把孩子早早送入培训机构刷题,而是明确未来目标,并以此倒推作为指导依据,来帮孩子尽可能获取需要的资源,以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这也难怪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孩子其实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刷分,就能拿到托福110+/SSAT2300+的好成绩。
但高分就一定能确保进名校吗?有必要“跟风”送孩子低龄留学吗?美初、美高、美本,我们该选哪个阶段送孩子出国留学?如何准备才能让孩子录取梦校?
(为方便阅读,以下以第一人称叙述)
#01
为幸福人生VS为名校录取,
留学第一步:你的目标是什么?
因为这些年都在深圳,所以我接触的广深地区家长,尤其是深圳家长比较多,我发现他们很多本身学历条件都很优秀,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期待也比较高,因此不少家长都在关注低龄留学。
但在2012-2013的时候,多数家长咨询的问题还是如何帮孩子去一个好的美高从而未来进入好的美本,因为不少人坚持认为,好美高=好美本=好工作=好人生。
但我想说,好的学校真不一定等于好的工作,甚至是开心的人生。
所以这些年,一般家长咨询的时候,我都会先问一个问题,你们去美高是为了申请好学校,还是为了让孩子找到自我、过好自己的人生?
通常家长都会选择后者。
尤其近些年不少家长自身也是留学海归,教育理念紧跟国际的快速发展,比起把孩子放在身边一步步为孩子规划完整,他们更愿意早早送孩子出国读书,让他们可以尽早独立做决定,只要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幸福,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不管做什么,不管在哪里,他们都可以接受。
就像我最初创办盖德的第五个学生许同学,美高毕业后没有为了排名而去选择一些小众的大学,反而是申请了UIUC——这个排名前50、很多中国学生和家长只将其当作保底校学校,但是这个学生反而因为在美高明确自己喜好和专业的基础上,变得没有那么在意排名,而是更加在意兴趣和匹配。
UIUC的工程系非常知名,所以在学校升学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在她就读美高专注了解并参与计算机项目之后,选择去这里读计算机工程,研究生又以专业的目标和优秀的成绩申请到了密歇根安娜堡读了计算机硕士,毕业第一年就进了谷歌,工作至今。大部分选择都是孩子自己做主,他们家庭对孩子的整体规划路径也都很满意。
#02
美初 VS 美高 VS 美本,
什么阶段出国最合适?
当然在面对几年级送孩子赴美读书的问题时,多数家庭也是会有所犹豫的。
做了多年托福、SSAT、SAT等培训,一直在接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加上现在国内的国际化学校费用水涨船高,跟国外读书差距不大,但相比之下,师资、文化、培养目标等各方面因素,国内的国际化教育还是偏向舶来品,所以只要家庭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其实早点送孩子出去读书更好。
而且美国的教育体系更偏向培养世界公民,从美初到美高到美本都有自己的培养逻辑,越早接触,越能完整体会和利用美国教育平台的精髓:
美初培养孩子的热情
美国教育十分重视兴趣探索和热情培养,这一点从他们对体育和艺术的态度上就能看得出来,不管是否要走艺术或者体育方向,这都是孩子们的日常。
像初中阶段就会让孩子广泛涉猎不同的运动,有足球、篮球、橄榄球、网球、击剑等等,就是希望孩子们可以在广泛的运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挖掘自身潜质,比如在足球篮球的参与中,他发现不喜欢这种直接冲撞的运动,那网球可能就更适合他。
我以前送入美初的不少孩子,之前在国内对体育运动没有太大兴趣,但是在美初入读之后,很大的变化就是特别热爱运动了。
2019年进入Cardigan Mountain School的小D,在国内公立学校是比较排斥体育课的,因为觉得体育课内容标准化,很难有自己的兴趣,所以即使平时放学他也会在家沉浸在电子产品的海洋中。
但在Cardigan就读一年之后,没想一个原先碰到运动就想逃的小男孩,却爱上了橄榄球,假期回国还问他爸能不能安排一些橄榄球的训练,不想因为假期掉队。而且因为爱上运动,几乎很少玩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等,这一点让父母惊讶并欣喜。
美高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专业兴趣和成熟度
相比美初,美高在学术上的要求相对加深了,这也要求学生不只是有热情,最好对某些专业领域或者项目产生兴趣。
专业指的是在GPA、托福和SSAT成绩之外,美高申请中还需要提交个人履历,这其中包含你做了哪些活动,获得哪些奖项,对什么项目有兴趣等;而成熟度则主要体现在面试环节,谈到某些话题时候你表现的思考力,你的看法以及你是如何应对问题的。
尤其在当下申请竞争如此激烈,大家的成绩都水涨船高,这时候就要比拼你是否有专业兴趣,为此做了哪些探索,以及你的独立性,能否适应美高的生活以及能否在美高特定的平台发挥自我的潜力,为学校增添更多积极的可能性等等。
美本培养世界公民
大学就是在高中的基础上更加深化,看你是否有热爱的专业方向,你的批判思维能力如何,你是否条理清晰、可以富有逻辑地表达自我,你对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如何,以及更加深的一点,你的全球化视野以及未来的人生使命。大学不只是想培养你个人成才,越是名校越希望学生可以有兼济天下的胸怀。
总体来说,因为美初毕竟还小,不少家庭担心孩子未来的归属问题,希望孩子在身边长到十五六岁、懂事后再放出去,我们也非常理解,所以我们通常也是建议可以选择高中出国。
#03
要想孩子走得远,
你要先做资源整合型父母
但不管怎样,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尽可能去到一所好学校,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权。
尤其现在不像10年前,小托福有个考到750-800就达到基础要求了,去美国参加个高中夏校就能很容易申请入学,现在只有分数是远远不够的,务必要提早准备,而且要用对方法:
提早准备,培养孩子的综合实力而不是刷分技术
自2014年开始做家庭式的留学陪伴辅导,我就一直坚持去美国访校,陪同中国家长赴美面试,跟招生官沟通学校的真实需求,我发现他们其实要的不只是一个托福/SSAT分数,而是看学生的综合实力,不能只是刷出一个分数,更要可以听得懂课,融入得进美高的大环境。
这一点其实深圳不少家长已经在实践中,从小就在带孩子读绘本、学英文,甚至还有学二外的,这种从小开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其实不是任何一个机构能够做到的,还是依靠家庭环境的熏陶。
养成好习惯之后,如果计划早点出国读书,其实简单刷题了解思路,就很容易考出满意分数,不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只为了刷分。
先放再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中国家长普遍的问题就是总觉得孩子还小,任何事情都要替孩子做主,反而导致青春期的孩子不配合,在我们的服务中,建议大家还是先放后收,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不同的人群和环境,让他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
只有先放,才能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孩子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才能根据这些可能性去判定规划的重点和目标。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也更容易跟孩子沟通,使其自发地产生目标和内驱力,不管分配什么任务,具体每个年龄段应该做什么准备,孩子都会更加配合,可以做到效率最大化,同时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成熟。
目标明确,整合资源而不是被资源裹挟
“要不要去夏校?要不要做科研?这么多项目怎么选?”这是之前家长经常会问到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目标不清晰,会导致浪费大量时间去甄别市面上鱼龙混杂的项目,反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兴趣和需求,以及更重要的是,自己身边的资源。
而越是申请结果好、未来发展好的家庭,其实都是全家目标比较清晰的,家长有能力协助孩子做规划,比如孩子定位了想走什么方向,家里要明确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后家长通过获取自己的资源去帮孩子做整合,甚至很多家庭在专业兴趣方向都可以给孩子匹配到非常适合的资源,在其他专业留学服务的层面,就找专业的导师来做即可。
比如我们接触到的一些BAT等大厂的家庭,其实父母就可以为孩子提供很多独特的资源机会,但前提是要先明确孩子的规划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