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被重拳治理后,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范围内,“培训贷”、“美容贷”、“装修贷”等陷阱又浮出水面。2020年上海两会期间,多名市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对上述借贷乱象加强整治。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伍爱群、市政协常委陈春兰等四人的提案称,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上述各种借贷活动引发了大量的风险和乱象,其主要问题为:行业监管存在缺失和空白,“三无”培训机构处在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的“两不管”地带;相关企业高杠杆运营模式存在违规风险,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合作银行或消费金融机构等未尽审慎放贷义务等。
针对上述问题,提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强化监管合力,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管体系。
提案建议,落实主管部门对行业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行业黑名单和白名单,建立健全行业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强行业自律。根据企业运营中的风险程度建立包括限制业务、暂停营业、破产清盘等在内的风险处理机制,对在退出期间出现的卷款跑路等恶性事件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配合公安部门从严从重打击。
第二,规范经营行为,引导合规经营。
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统一制度标准,会同金融管理部门严管行业内、领域内相关企业资金托管问题,严格禁止设立“资金池”等,禁止通过高额贴息、现金返还等模式吸引客户,避免因盲目扩张产生资金链风险。针对培训机构等预付费模式,除行业主管部门规范管理、提高预付费模式门槛等,商务部门要加强对单用途预付卡的管理力度,如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要求发行主体缴存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等。
第三,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放贷业务的审慎管理。
强化对借贷主体偿还能力的审查和评估,禁止向没有偿付能力的借款人发放贷款,放贷主体还要加强对贷款额度及用途的管控,确保贷款金额与借款人信用状况、消费实际需要合理匹配,并在放贷前严格限定贷款“专款专用”的投向。同时,在办理贷款的同时,应给予借款人充分风险提示,提醒谨慎将资金交付给第三方平台托管。
第四,净化金融环境,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通过日常宣传、风险提示、案例警示等方式,共同提高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金融风险认知水平,提醒消费者做好授权管理。同时,建立统一的争议解决机制,妥善解决消费纠纷。对不法分子将“装修贷”、“美容贷”、“培训贷”演化为“套路贷”,引发非法集资、金融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金融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应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