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记忆中,讨论是否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含金量”怎么样,是否值得投入成本学习,得到的回报收益是否可观等等。也不知道为什么,听得多了自然而然的认同应该如是。年少时的认知是比较简单且狭隘的,单纯地认为含金量就等同于变现价值。只要是能快速变现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便是有高含金量的,即使投入再多也是一笔划算的交易。但是在社会观念的不断发展变化进程中,伴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心智、思考能力日渐趋于成熟,对含金量的看法不应局限于单一地经济收益。
今时不同往昔!含金量这个说法,不完全适合用来评价任何一个职业证书。不管是从监管的层面,还是从个人能力提升的角度,证书挂靠早已没有了空间和必要性,更多时候是体现在个人能力的展现与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方面。
以目前市场上比较火爆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来举例,其价值主要有两点:
如果对心理学感兴趣,通过考证培训学习可以系统性地从零基础学习入门这个领域,进而对生活、工作各方面有所裨益。
如果想在这个领域发展,心理咨询师证书可以成为在线上平台和一些机构从业的能力参考。而这两个价值要发挥出来的前提,是必须学有所悟。
如果只是抱着获得有含金量的证书为目的去学习,那最后多半会成为死记硬背的过考机器,也实在无法避免考完就忘的尴尬。不能学有所悟,不谈就业,只怕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学以致用都难以做到。即使社会公认的证书含金量再高,对个人而言,花费颇多却无用武之地,拿个证书的意义在哪里呢?含金量又该怎么评判呢?
因此,证书的含金量不是学习唯一的衡量角度,考证之前,最好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对这个领域感兴趣。
如果是真感兴趣,即使拿到证书不从业,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能让我们学有所获,对个人认知和能力有显著提升和帮助,也足以不枉此学。
如果不感兴趣,只是看别人都考我也该考的社会焦虑情绪,那最好还是不考为好。花费时间金钱,消耗精力不说,学不进去,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不会日渐加重,影响心理健康呢。归根结底证书只是学习的一个结果,也只是从业的起点而已,而不是最终目标。
下一篇:客户服务心理学 内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