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前景分析
第二条路:心理学
心理学一条道走到黑,都只有三条路。
1.Research 科研
2.Psychiatrist 心理医生
3.Counselor 心理咨询师
第一个是科研
如果是科研,我的兴趣点一直很明确,心理语言学。
研究人的语言能力的发展,15年后要是想发展点儿育儿兴趣,可以攻一攻少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双语儿童怎么教。
如果要研究些有意义的事,我想研究那些从小明显不适应应试教育环境的电竞选手/作家/舞蹈家的行为特点,里头的一个小点。心理学我一直爱学,在学校时,课本每一个字都读得开心,搜论文,打印出来装好,读得废寝忘食。追着教授问问题,别人说,你都稳4.0了,还想怎样?
我说,我根本不在乎什么4.0,我就是喜欢知道。图开心。
心理学学到后期,小伙伴背考纲背得痛苦,我越来越自如。
他们惊讶:你知道这个啊!我:《人类简史》里讲过啊。他们又惊讶:你知道这个啊!我:《思考快与慢》不就讲的这个吗。
平时有相关课外书阅读习惯的人,学这种文科专业容易如鱼得水。
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课,教授推荐的书我几乎全看过,结课后有一个还去我家,想看看我的书架,让我推荐书。
我读了还能嚼碎,写出来。
多好的人生状态。
然而我知道,我喜欢的是本科涉猎广泛、海纳百川式的吸收,这和科研是两件事。
本科是宽的,博士是细的。
而科研是一件比审计细碎得多的事。如果能有个教职,晚年在大学校园里,安静的读书执教到生命最后一秒,那真是一大快事。而科研这条路怎么走呢?GPA,实验室背景,论文背景。导师。心理学GPA没问题,导师找得到,实验室背景不突出,论文无。
就科研路来说,我前期在写书,新媒体上的积累,全部浪费。
四大的一趟也浪费了,这个领域没人知道四大是啥。如果要打科研这副牌,我手里是大牌没有用,有用无大牌。连个三带一都凑不齐。而这条路上多的是一手王炸的小孩儿。
他们大都人生前30年啥别的都没干,一直在校园里扎着。
科研本身,又是一条天赋要求高,起步越早越好,越专注越有优势的路。我就是个反方向的钟。科研是条好路。但任何事情都不是跨进门就完事了,关键是门里头的生活状态,是否能给你归属感,滋养你的性格。我五六岁的时候,旁人就爱说,这小孩儿将来长大要当记者。这话一直说到我大学毕业。我小时候可抗拒这些话了,我觉得他们在否定我的可能性,局限我的未来。现在我明白了,他们是在评论我的性格。我学得很慢,但我终于学会了:选一条路,最好先跳出来,好好审视自己的性格。科研比审计更不符合我的人物性格。就不说踏入这道门后的时间成本了。这扇门算是早就关上了。
第二,Psychiatrist,心理医生
我是很喜欢变态心理学课。学得很好,自己亲身体验过一些,至今还在跟教授通邮件,精神病人的事也读了很多。
但心理医生是要进医学院熬博士的。医学院博士,和我的距离,不吹不黑,起码八千里路云和月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条银河。
不说别的,光是生物,以我的基础,大概要从九年义务教育开始补。
关门。
第三,Counselor 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专业化的三条路里,咨询师几乎是我唯一可行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条路的pros and cons,优点和缺点。
Pros 优点:
1.比起前两条路,时间成本相对少
心理咨询师在美国,两年研究生学历,3000小时从业经验。就能考证。虽然跟CPA很像,每个州证都不一样。
2.学历
我主要关注过哥伦比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这方面的研究生项目,我如果全力以赴冲一把,进门应该没什么问题。
确实有一些项目,偏爱丰富的生活经历,作家更是加持,学生年龄跨度大,好多开完公司/当完主持人/环游完世界/职业选手退役 的人去读。什么千奇百怪的本科专业都有。我有一个修的不错的心理学专业背景,这时候更有优势。
3.工作内容是跟人聊天
工作内容是跟人聊天对我而言有多重要呢?
我在四大时有一个顿悟。有一天,我震惊的感叹:I haven’t spoken to anyone today.我今天到现在还没跟人说过话。当时是下午五点。同事们纷纷:嗯。就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是个不得了的问题。我回想起来,我工作中最大的快乐,来自于问客户问题。遇见爱聊的,蹲在旁边快乐的跟人聊天。
我不喜欢只跟财务部聊天,我喜欢跑上跑下找各种部门聊。
做营业费用底稿的时候,我可喜欢跑去找市场部了。他们见到审计也新鲜。
他们给我搬张椅子。我们什么预算调整、campaign、投放、采买、KOL营销,各种深度沟通。我一个聊仨,其乐融融。我写作和读书的时候很静,有过一个月不说一句话。那是外人看起来。我其实内心有一个闹哄哄的世界。我在和他们聊天。心理咨询师不给答案,他们只引导你找到你心里已有的答案。用聊天。
这个工作过程我会快乐。
4.和写作相通
学习和工作间需要大量广泛阅读,会听到很多很多故事。
5.可转型心理咨询师博主
博主内容可以少一些色彩缤纷,就老老实实记录自己的求学,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点。其实有助于学习。
6.心理咨询是未来
我判断心理咨询是未来。AI替代再多行业,替代不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沟通需求。
这种需求只会随着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盛。
7.有成功案例参考
我的两个role model之一是在这条路上走一片天的人Esther Perel,纽约一个心理咨询师,专攻出轨和婚姻关系。有几个很棒的ted talk,两本很好读的书,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还在大学里做讲师。
但这是极端个例了。
又有知识,又能传播,又懂商业。全美国我也就看见了这一个。
Cons:
1.职场面窄,收入低
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在中国还没个正形,在美国已经趋于饱和。我毕业之后专业相关的职业,最有可能的,是一个中学里的心理咨询老师。这算很好的了。
这个职业的平均年薪,三万多吧。起步。
2.时间成本
两年研究生,今年肯定考不了,两年研究生毕业,3000小时从业经验,全职也要一年半。那作为行业新人开始工作,大约32 33岁。
要是还想是读个博士,中间稍微耽误点儿,出校门得到40岁了。
刚刚迈出校园,再走一遍找工作的辛酸路。面对的还是个低薪行业。我还没算结婚生子。
同样的时间成本,我拿来继续在四大尬熬,也能在四大或者甲方公司熬成个有级别的人了。收入也多少上去了。
人大了之后,每一步的转变,都背负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在这次系统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前,从来没觉得是事儿。
所以没说过。我在学校时,修过一门课,教授是经济学家,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经济学教授要来商学院教会计选修课。
他的课是大四选修,讲各行各业的案例,大家都是去混的,我听着觉得好玩,他写的案例也读得欢喜,于是每周去跟他聊一次天。
他的一个case讲的是新媒体营销,我读完去找他。
我说教授,别的我不知道,但你这个新媒体案例里讲的错误,都是行业常识了,这起码得是2013年的事情,2014年已经全世界绝迹了。
当时是2017年。
他查了查案例时间,真的是2013年的事。
后来我给他讲了很多中美新媒体营销圈的八卦,中国美国都怎么在打对方网红的主意。
我请假去跑美国政府机构的新媒体项目,他还帮我看合同,叫我好好工作,别想着期中考试,他来给我调考试日期。
我当时读心理学读得正开心,提起我想考心理学博士,认知心理学里的心理语言学。
他说,我可以考虑经济学博士。比如可以跟着他做一个新媒体相关,什么什么经济行为什么研究,什么什么,我就听进了几个关键词,经济学范畴。
这样,对我个人而言,新媒体可以是做研究,做研究可以是新媒体。心理学背景也是大加持,不是浪费。我一听经济学,首先吓退一半。
我就没感兴趣也没擅长过经济学。
三年后过去的此刻,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才意识到,这位教授,好像比我更了解我。
原来我在那时,错过了一条人生岔口。我当时在干什么呢?一股脑子写《每一天梦想练习》。有这三年,我博士都读完一半了。我会失去什么呢?
少去许多国家。不会成为头部旅游博主。不会上福布斯。不会这么了解四大这么好一个地方,遇见里面可爱的人。
最严重的,《每一天梦想练习》不会存在。以后也不会写出来,因为那段人生状态结束了。体悟忘记了。我现在回想,25岁同时具备商学院,心理学和新媒体行业三个背景。开始搞研究的年龄正好,有个现成的教授刚好想做这个选题,刚好欣赏我的背景,我还刚好选了他的课(他一年只教一节课)。这些巧合真的挺难的。其实也没什么可惜。苹果公司的第三位初创时期合伙人,800美金卖了苹果10%的股份。我看国内新闻,多半以猜测他如何肠子毁青结尾。
韦恩在一部纪录片里说过一段话,我印象很深。他说,再让我走一次,我还是会在800美金的时候卖掉苹果,因为我的性格一定会在那个阶段那样选择,那就是我的性格,没有第二种可能。很坦然。人年轻的时候,很难意识到每一个机会。人一生都很难意识到每一个机会。我没有在当时及时跳出来,在人生选择上跳出“我喜欢”的想当然,从旁观者视角审视和思索“我适合”,及时把我手中的三条线拧成一条线,于是现在越来越撕裂。不过,再来一次,那个脑子里只想着写《每一天梦想练习》的我,根本不会去思索我这辈子都没想过多看一眼的经济学。
以至于结课后他主动给我发邮件聊申请PhD的事,我都因为回北京实习四大开不了Gmail,没回。机会再给我一次,我还是不会抓的,那不是我的性格。
20多岁活得太恣意,怎么面对30岁,是个难题。命运的礼物都有价格。所有的恣意都要还。我该怎么还?
今天就到这里。下次说第三条路,全职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