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切实给学生和家长减轻压力和负担。
暑假伊始,很多原本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纷纷转行,类似“注意力培训课”这样的花式辅导课开始悄然升温。
注意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能不能通过培训来提高?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同时处理多个问题的“多线程”能力是否比注意力更重要?
专注力可以被测量?
培训的方式看上去确实不枯燥,孩子们的头上连接着几根导线,坐在电脑屏幕面前,开心地打游戏。
培训机构表示:“大脑在过度焦虑时会释放高β波,而集中注意时会产生SMR注意力波和低β波。我们的仪器可以从大脑的特定区域采集信号,分析出优秀波和杂波。孩子要做的就是通过注意力脑波来控制游戏,从而提升注意力。”
像“脑区激活”“脑波反馈”“α波、θ波”……这些名词往往让家长一头雾水,培训机构也会借此展现自己的专业性。仪器真的可以测量出人脑的专注力吗?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介绍,人脑的专注力的确可以被测量。人脑从安静状态到学习状态,通过α波、β波、γ波变化可以推算出个人在学习状态下的投入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力能否进行训练?
所谓注意力,就是一种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它让我们在众多可被关注的选项当中作出选择。二是集中性,它让我们可以对抗外部的干扰,保持专注。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又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
注意力到底能不能被训练出来?是否能通过培训班里的脑机游戏来提高呢?
宋少卫表示,注意力确实可以进行训练。目前,市场上的技术手段对注意力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注意力的训练和成长有很大的关系,不是简单地进行脑机结合就可以提升注意力。培训班里的脑机游戏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调节状态,注意力会进入一个比较好的自我管理和控制的状态。但实际上,当学生离开游戏环境进入到学习环境,状态会完全不一样。如此,训练意义会大打折扣。
在酷炫的技术包装下,注意力培训课的收费一般都不低。培训课上的效果或许立竿见影,但能否延续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打个问号。
注意这三点,有效提升注意力
如今我们身处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手头上要做的事情随时有可能被手机上推送的消息打断,用于集中注意力的“整块时间”被切割得越来越细碎。专注做一件事情,看上去似乎远不如同时做多件事情的效率高。
我们大脑虽然可以同时处理很多事情,但前提是这些事情很简单。我们可以轻松愉悦地一边吃饭一边划手机,但如果我们在手机上要处理一件非常重要和棘手的事情,那恐怕饭突然就不香了。
我们大脑的注意力十分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高注意力的事情。因此合理分配注意力,做重要事情的时候能保持专注不分心,在今天依然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宋少卫也表示,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家长应立足于日常生活。首先,家长和孩子之间应形成良好的注意力管理机制,变他律为自律,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其次,孩子在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家长不要轻易打断。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注意眼神交流,有助于孩子提高注意力。
最后,建议家长允许孩子有一些“小危险”行为。轻微的危险行为,如穿针引线等一些手工活动,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能够形成正反馈的注意力提升机制。
监制:郭静
总台央广记者:富赜
编辑:杨扬 毕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