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至6月1日,台湾花艺大师朱永安老师应西安上林苑花艺培训学校的邀请,赴古城西安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授课,这已经是朱老师在上林苑花艺学校的第五次授课了。这次朱老师带领学员们重新解读古典花型,以启发和互动的方式为主,启发学员们感受古典花型的灵魂,为其注入现代的气息,不再古板。朱老师与学员们一起探索古典花型更多的玩法,让古典潮流起来。
朱老师在此次课程中反复提及的一个词便是:“基础”,一个不管在什么行业都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词。这次“古典花型应用设计课”着眼于基础古典花型的变化、创造,与现代花艺造型设计灵感的结合。基础,简单吗?恰巧相反,基础往往是最难得,也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这样子的作品可以吗?”朱老师用手摇了摇学员的作品,一个多么直观的检查方法。
“花晃成这个样子可以吗?不可以!这就算是豆腐渣工程了!”基础并不在于一个基础的花型,更多的是体现在插花的深度、角度这样的小细节。成大事者亦要在乎于小节,插花的深度若不够,可能没多久花就要散掉了,散掉的作品算是一个成功的作品吗?再美的事物若放在一个仅有简单支撑的架子之上,不需多久,或只需轻轻一推,便会毁掉。
随后朱老师在学员作品中挑选出一个插花技巧最为繁复、花型稳固的作品进行点评,在黄色的灯光下,朱老师与大家一起细数作品的插花技巧,“插、叠、组群、串联······”
“基本上所有的技巧都用上了,可是,你们看到了什么?”朱老师眼神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有些严肃,问出这句话时,大家也陷入了沉思。
“不要炫技,要自信,要学会做减法!”这一刻,朱老师的眼神里透露出的神情,那是属于一个艺术家的自信。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这一概念不仅适用于时尚界,对花艺同样适用,因为并不是技巧复杂,花朵种类繁多就是好的。
花自然每一朵都是美的,但是那么多抢眼的花放在一起,人的眼睛不是扫描器,只会本能的聚焦于最抢眼的那一个点而已,失去了焦点,作品就变得平凡无奇了!其实一句老话中也蕴含着这样的哲理:红花还需绿叶衬,所以要学会做“减法”。
加法人人都会,减法则需要智慧,懂得了取舍,也就懂得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
艺术家总是对完美近乎偏执,可为什么要做偏执狂?
朱老师说“当你要做一件事情时,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用心去做,那么结果往往都是不尽如意的,只有你非常用心的把这件事情或者一件作品当成你的孩子一样,用心呵护,用心陪伴,就像偏执狂一样,就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哪怕那条路是行不通的,总要试过才知道”。所以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得有偏执狂的执着,大胆尝试,不断探索。
正如朱老师自己说的一样,他对花、对事、对人永远保持严谨的态度,甚至精细到一根铁丝的弯曲程度。
“要像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工人”,朱老师拿着一根歪歪扭扭、且挂钩弯曲粗糙的铁丝说道,“要记住自己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家是弯不出这样粗糙铁丝的!这样的铁丝下面挂重东西,最后会挂不住掉下来的!”
课后一位学员也感慨到“不来上课,永远不知道最低那朵花要与桌面的距离该是几公分”,作品的每一次呈现都应该是完美的,哪怕是一个摆位的差错、一个褶皱、甚至盘子上的一个指纹都是不允许的。执着于细节,略带一点疯狂与小偏执,只为最后的完美,以及顾客最后的一个微笑。
虽然只有5天时间,但这几天里的强度以及作品难度较以往又提升了一个高度,类似“刺绣剑麻”这种工程最能磨人,既要细心又要耐心,稍一怠慢,熬到凌晨也不一定做得完。
在这段时间里,上林苑花艺的老师和学员们一起学习成长。时间不在于长短,观念的刷新有时只在一瞬间,灵光即在那一刻乍现,人便通透了。
学校乔老师,每次都担任朱老师的助教,至今已五次。从最开始思想的颠覆到逐渐变得平和,伴随之的是对生活的思考与热爱。她说:“朱老师的课程带给她最多的便是思考!”
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她,对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以艺术的眼光对待,都是她创作的灵感,当她看到同事买回的山楂时,首先想到的竟是拿一把山楂去创作,热爱如斯,执着如斯。
朱老师评判一些事物的标准就是“美”,他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美学,就像蒋勋所谓的生活美学——去善待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慢慢发现的东西,稍微提醒了之后,就会发现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变成某一种功课,这是一种对生命的爱,一种对生命的关心,它构成了美的条件跟基础,让美变得不虚假。
朱永安老师为我校老师颁发结课证书
▲我校乔老师
▲我校周老师
▲我校姜老师
▲我校助教张老师
▲我校助教陕老师
▲我校王老师
结课后的冷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