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志江 陈金全
1978年,国务院额发了国发(1978)44号文件,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开办职工大学,走上海机床厂办“七二一”职工大学的道路,自行培养大专学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经过厂党委周密的思考和研究,决定开设一所厂办“七二一”职工大学,培养毛纺、毛织、毛染整技术人才。
要开办一所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必须“五脏俱全”,师资、教室、场地、设备、资金、生源等缺一不可,困难比预期大得多。在生产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又要抽调老师,是需要痛下决心的。
为了尽快开办,厂党委于1978年3月委派厂党委委员隋庆武同志分管这一工作,并指定由宣传科长方定英、职工教师金志江,还有王莺儿.成立筹建小组,负责筹建工作。又抽调了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的鲍荣德、曾在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敏过书的吴伯权,北京化工学院毕业的陈金全等人,做开学准备工作。
经筹建组充分商讨,认为开学初期基础课程的师资已经基本具备,但要求有关部门继续调聘其它课程的老师,并逐一解决其它问题。
在组织和人事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科室、车间等部门协商,先后调人浙江大学毕业的朱尚刚教英语、华纺毕业的吴梅华教毛纺概论和毛条、徐苏协助英语老师工作并担任班主任。从外单位调入的西安交大毕业的周贤越教电工学、张建言教普通物理,同济大学毕业的钱程教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嘉兴农校教师王云芳教机械制图。
之后又从外地调入了林华、韩玲玲、张荣凤、徐玉康、庞德秀、高校毕业生张路平、蒋建平等,解决了主要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师资。
行政人员先后调人潘惠芳、王慰亲、杜庆明、李新民、孔庆红、蒋惠明、丁璋等。至此,教职人员问题基本解决。
但从生产第一线抽调的专业技术人员当教师,对于其本人并非易事。这些毕业于50~60年代的人员,时隔10~20年之久,要胜任教师工作,必须首先磨练自己,筹建组要求每位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对自己任课找好课本及相关的参考书,抓紧学习、认真备课。
学校根据国发(1978)44号文件规定的培养目标,组织人员赴上海毛麻公司职工大学多次学习取经,制订了本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
1979年初,在具备基本开学条件并开始着手招生时,正逢开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各地陆续兴办电视大学,嘉兴也同样,厂设立了电大的教学点。
鉴于当时工大初办,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等因素,为确保教学质量,经学校商讨决定1979、1980年招收的二个班的几门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英语等,组织收看电视大学播出的课程。
这样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熟悉教材,收看电视课,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配合电大给予课外辅导。为此凡报名的职工考生也向电大报名,参加电大统一入学考试,按电大划定的录取分数线结合本校招生条件,79级录取了26名(男18名女8名)学生,与电大同时开学上课。
第一学期播出高等数学先由鲍荣德辅导、无机化学由陈金全辅导、普通物理暂由吴伯权辅导。第二学期吴伯权辅导机械制图课,普通物理聘请南湖中学物理老师辅导,英语由朱尚刚辅导。
80级高等数学聘请嘉兴一中的邱老师辅导。在教学计划设置的课程中,尚缺机械零件、机械原理等课程的专职教师,请市科委(协)的邵揖川、施逢生两位老师兼任,政治理论课请嘉兴冶金厂职工大学的居家琪老师兼任。
专业课中的原料、毛条、毛纺、毛织、毛染整等课程,除本校教师池世法、吴伯权、鲍荣德、吴梅华外,聘请本厂范锦文、陈容、戴应如、杨骅等各专业工程师兼任。另外,还聘请了工会干事周源成不定时上体育课。
1986年,教职人员合影,1987年,教职人员合影
在电大开播前,由厂内电工师傅安装了自制20多米高的电视接收天线,嘉兴电大分配我校两台24寸匈牙利黑白电视机,由木工间制作好课桌椅、另增添了各类教学用品等。当时购买教学用品还不太容易(包括电视机、三角板、园规等)。在多方努力下,嘉兴毛纺织总厂职工大学在电视大学开播的同时也开学了。
校舍问题的解决。总厂在南堰探花湾底(原嘉兴畜产公司仓库东面),征用了一块土地建造校舍。在校舍未建成前,先利用了1963年扩建厂房时留下的工棚作为临时教学用房。
1981年下半年第一幢教学楼建造竣工后,工大迁入新址,具有了独立校园,并开始筹备图书室、化学实验室等。1985年第二幢教学大楼及食堂、运动场相继建成,学校占地8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另有2000余平方米草坪、花木和假山等。
在具备了办学条件后,于1979年初,向省政府申请创办“嘉兴毛纺织总厂“七二一'职工大学”。经省教委验收组来校验收合格后,省政府以浙政发(1980)150号文件批复同意嘉毛总厂开办职工大学。同时,学校更名为“嘉兴毛纺织总厂职工大学”。后又于1982年由教育部[教工农字(82)042号文件 批准备案,成为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成人高等专科学校,由浙江省教委统一颁发毕业文凭。
学校设'毛纺'、“毛织”和“毛染整”三个专业,学制三年。学校走上正规的办学道路。工大主管单位为浙江省轻工业厅;教学管理为浙江省教委;行政管理为嘉兴毛纺织总厂。经费由总厂负担,对招收的外地学生只收少量学费留作学校日常开支以及兼职教师授课费、图书室、实验室的建设费用和教职工的旅差费、学生外出实验、实习等费用。
工大首任校长由厂党委书记王怀珍兼任,金志江任副校长。历届的总厂领导、总工程师如:王怀珍、范幼华、戴应如、范家驹等,均兼任过职工大学的校长职务;金志江、周贤越、鲍荣德担任过副校长职务。
同时厂党委决定成立“技校工大党支部”,由教育科长方定英兼任党支部书记,徐苏兼任团总支书记。学校刚开办时,1979年、1980年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嘉兴毛纺织厂和嘉兴第二毛纺织厂。
1981年起,按省轻工业厅指示,面向全省毛纺行业招生。招生范围涉及杭一毛、杭二毛、浙江麻幼织厂、湖州毛纺厂、温州毛纺厂、宁波毛纺织厂、宁波毛毯厂、宁波黑炭衬厂、诸暨毛纺厂、新昌毛纺厂、舟山毛纺厂和遂昌毛纺厂等数十个企业。
1986年面向全国招生和代培生有来自宁夏银川一毛、银川二毛、山东泰安毛纺厂和江苏江阴毛纺厂等。
为确保达到培养合格的大专学历技术人才的目标,学校及每个任课老师认真抓好教学计划的每一环节。在学校没有实验室的情况下,79、80级的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及力学的实验及自开科目后需要实验的都借用杭州、上海高校实验室,利用假期由任课老师带领去完成。
学生学完了教学计划所设置的课程后,专业课老师布置了毕业设计课题,每个学生设计一个数千锭的毛纺织厂(每个学生设计的锭数不同),要求完成从选厂址到选择各工种所需机械设备的台套数量、型号,确定车间机台布置平面图、工艺流程、人员配备等全套设计。
以79级毛纺、毛染整两个专业为例,除在本厂实习外还去了上海一毛(粗纺厂)、五毛(精纺厂)、十七毛(毛线厂)、无锡协新毛纺织厂、南京毛条厂,实习结束回校开始设计。设计完成后,学校除聘请本厂毛纺、毛染整专家外,还聘请了华东纺织工学院老师,上海毛纺行业中的10多位专家担任答辩老师,答辩老师和专家们对毕业生有很高的评价。
市教委导(中)参加工大成立十周年大会
至1989年共有教职员工31名,其中专职教师20名(副教授2名、讲师、工程师10名、助教5名)。嘉毛工大在建校十年间共培养了七届毕业生182名,结业生2名。另为嘉兴高专(嘉兴学院前身)代培了纺织系一个班25名学生。为全国毛纺织行业输送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增添了新生的力量。
背靠企业,有富有实践经验的专职及兼职教师,有协调自如的实习基地,学生从生产岗位来,回到生产岗位去的培养模式,这是嘉毛职工大学的特色。据1990年对182名毕业生的调查,有1.7%担任厂级领导,22.4%担任中层干部,获得各种成果奖216项。
在中国这段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非常时期,能有那么多名专业人才经培养输送至生产第一线,其功绩不言而喻。
1989年嘉毛职工大学被省轻工业厅和省计经委评为“先进培训单位”。1981年7月浙江省轻纺系统技工教育工作座谈会和职工大学教务会议在嘉毛召开。
1989年10月朱尚刚被评为省计经系统干部培训职工教育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1991年9月金志江被评为“七五”期间先进教育工作者。1989年4月25日举行建校十周年校庆。浙江省教委、省经委、省轻工业厅和市教委、市纺织公司及各兄弟单位领导、历届老校长和总厂领导都莅临指导,参加的校友和来宾共计200多人。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企业所办的职工大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责任,由全国的普通高等院校承担。
1987年开始嘉毛工大暂停招生,但仍担任着厂内外培训任务。如:与嘉兴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培训班、厂内班组长培训班及职工轮训班、省轻纺系统技术科长培训班等。
与嘉兴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培训班后的留影
教师在教学工作空隙期间,还参与企业一线的生产实践。如专业教师吴伯权在总厂引进纺纱设备工程中,协助解决有关技术问题及对省内毛纺厂有引进纺纱设备都要去进行调研;英语教师朱尚刚为进口设备作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化学教师陈金金利用所学化工专业中的仪表和自动化专业知识,为企业筹建余热发电工程进行仪表设备安装的布线审核工作,电工学教师周贤越等其它专业教师也都密切关注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
1998年3月教育部下达(1998)18号通知,撤销嘉兴毛纺织总厂职工大学。至此,嘉兴毛纺织总厂职工大学完成了历史使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