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二外”或“二外”(BISU),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特色学科,多学科门类发展的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省部共建重点高校,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学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双万计划、北京市外培双培计划、北京市高等学校菁英奖学金项目,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成员,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课程示范中心、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行业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单位,5G商贸化联盟发起单位,并具有海外招收留学生、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中央与北京市共建的北京市属重点高校。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领导。2022年3月,由文化与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建。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30.24万平方米,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48个;有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有各类在校生近万人,其中本科生63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贯培生1400余人;有在职在编教职工近千人;有藏书121万余册。
历史沿革
1964年春,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深感国内外语外事人才之匮乏,遂提议新建一所外语学院。此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之肇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址,亲自确定校名(沿用至今)。
1964年3月7日,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申请筹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2日获得批准。5月,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并入。6月19日,建校方案拟定,由国家对外文委主管,主要培养外事干部,全校设立四个系:英语系、法语系、西阿语系、德日语系。7月11日,选定校址,将北京矿业学院东郊分院部分房屋和土地拨付二外使用。8月底,郭沫若先生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题写校名。9月1日,首批新生报到,本科生517人,专修科128人,14日上课。10月22日,陈毅副总理来校作关于外语学院办学方针的重要报告。10月24日,北二外举行成立庆典。
1965年,学校设有英语系、法语系、西阿语系、德日语系、东欧语系(阿尔巴尼亚语、捷克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匈牙利语)、干训部五系一部。全校教职工人数人生达到510人,其中教师221人,副教授4人,讲师12人,外籍教师27人。学生人数达到1138人。
1966年,学校开始受到“文革”冲击。3月,东欧语系增设塞尔维亚语专业,干训班增设越南语专业。6月7日,全校停课。7月,周恩来总理连续5次来到二外调研。陈毅、李先念副总理也先后来到学校讲话,了解情况。
1968年,对外文委撤销。北二外划归外交部管理。
1969年,大部分师生前往河南五七干校劳动。
1971年10月,划转北京市领导,北京语言学院整体并入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师生并入学校。11月,学校成为北京地区第一批复课的高校。
1972年1月,学校恢复教学机构建制,设英语系、西欧语系(法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东欧语系(德语、俄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亚非语系(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越南语)、政治理论教研室。10月,北京语言学院恢复建制,并入人员回校。
197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停办,该校外语教师并入二外。
1976年,四五运动爆发。二外汉语教研室16名教师怀念总理恩情,组成“童怀周”,编印多部诗抄。
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实行教育部和北京市双重领导,以教育部为主。
1979年2月,筹建二外分院(1983年分院独立,改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同月,成立干训部,受国家旅游局委托培训全国旅行社导游、翻译人员。
1980年6月,外经贸部国际局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正式签署“加强二外项目”文件,二外从此开始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1981年,北二外开始招收留学生。2月,增设导游翻译、旅游经济管理两个专业,7月成立旅游系。7月1日,教育部同意设立外经系,设置对外经济合作专业,由外经贸部共管,9月招收第一批学生,成为全国第一家开设此专业的高校
1982年1月,国务院确定二外为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校之一。
1983年2月1日,国务院做出批复,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由教育部划归国家旅游局主管。3月29日,二外划归国家旅游局领导;同月,成立旅游科学研究所(现旅游发展研究院)。在成为国家旅游局唯一直属本科院校的这段时期,学校的大门上同时挂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中国旅游学院”两块牌匾。
1984年4月,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6月,学校招收首批研究生。10月,学校确立要从单科性的外语院校发展成为以外语为基础、以培养旅游业高级人才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1986年7月,二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7年11月,成立旅游教育出版社。
1988年6月,全国旅游院校(系)协作会议在二外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全国旅游院校协作会。7月,首届夜大学毕业。
1991年11月,学校调整设置新的教学机构,即酒店管理系、旅游外经系、旅游英语系、旅游日语系、外语系、成人教育部。
1993年,成为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校之一。
1994年5月,二外设立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在对外汉语培训中心基础上成立国际文化交流部(1996年11月更名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995年5月,中文系成立。
1996年5月,成人教育学院成立。6月,学校通过九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建立国内一流的旅游大学。11月,旅游外经系与饭店管理系合并成立旅游经贸学院。
1997年11月,二外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1998年,成立研究生部(现研究生院)。
1999年1月,旅游经贸学院分为旅游管理学院和国际经贸系(次年5月更名为国际经贸学院)。12月,调整教学管理机构:撤销外语系,成立俄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阿拉伯语和朝鲜语系;成立科研处、体育部。
2000年2月12日,二外由国家旅游局主管转为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1年3月,成立社会科学部。5月,中外文化研究中心改建为跨文化研究所(后先后更名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跨文化研究院)。9月,阿朝语系分为阿拉伯语系和朝鲜语系。
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二外7个语种提前单独招生。9月,国际政治系成立。
2003年6月,撤销社会科学部,组建法政学院;中文系更名国际传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更名为旅游发展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7月11日,二外英文校名改为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04年9月,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在二外挂牌成立,这是首批北京市哲学社科研究基地之一,也是二外首个省部级研究基地。10月,首届中国旅游发展·北京对话在二外举行。
2005年9月,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2006年1月,成立英语教学部。4月,首次与华盛国际联合主办中国酒店投资峰会,此后每年一届。12月,成立翻译学院。
2007年11月,二外首个孔子学院在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成立。200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二届。
2008年5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9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成立,二外当选为会长单位。
2009年5月28日,学校在英语系、日语系的基础上分别成立英语学院、日语学院。12月,原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名为汉语学院。
2010年9月,应用英语学院成立。11月,学校与中国外文局签约合作共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2月,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二外依据双方签署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2018年12月改组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同年,成为全国首批旅游管理硕士(MTA)招收单位。
2001年4月,成立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由二外与中国翻译协会合作共建。
2011年,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UNWTOTEDQUAL)最高年限的认证。
2012年4月,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二外举行,该中心是教育部首批设立的三个阿拉伯区域研究基地之一。5月,二外与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共建的“全球舆情与受众研究基地”成立。9月,由教育部国际司批准,从2013—2014学年开始,二外等7所院校共同承接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工作。
2013年5月,二外加入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7月,学校在原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基础上组建新的旅游管理学院,在原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系的基础上成立酒店管理学院,在原旅游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财务管理系的基础上成立国际商学院,在原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原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管理系基础上组建经贸与会展学院。同年,获得饭店管理和会展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5年5月,学校先后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非通用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6月,成立中欧语系。7月,在原国际传播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文学院,在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国际传播学院,成立西亚与南亚语系。12月,在阿拉伯语系的基础上成立阿拉伯学院,在德语系、西葡语系、法意语系的基础上成立西欧语学院,在朝鲜语系、西亚与南亚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东方语学院,在中欧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中欧语学院,在法政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国际法学院、党政外交学院,在应用英语学院的基础上成立英语教育学院。
2016年5月,学校成为201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入选团队。
2017年9月,在法国成立夏斗湖学院,是北二外的海外二级学院,也是中国高校在西方国家的第一个全建制校区。同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为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2018年5月,学校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12月,北二外先后召开全校中层干部会和机构改革大会,正式公布学校机构改革方案。
2019年5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落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校与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签署协议共建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6月,学校代表出席世界移动大会,成为5G商贸化联盟发起单位。7月,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首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中心)在北二外成立。
2020年1月,学校共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3月,学校增设外交学专业;5月,学校正式被北京市政府确立为“高水平特色大学”;6月,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3个硕士研究生专业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年限(四年)认证的最高等级,获得世界旅游组织的教育质量认证;8月,北二外拉萨附属中学揭牌。
2021年3月,北二外13个专业入选第二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5月,北二外主办的学术集刊《阿拉伯研究论丛》入选CSSCI来源期刊(集刊)目录;8月,北二外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9月,北二外成立中国冰雪旅游研究中心;12月,北京市翻译协会落户北二外;该校举办第四届“一带一路”旅游论坛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泰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三个本科专业 ;3月,学校成为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建重点高校;同年4月,入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名单;同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6月,商务英语、法语、葡萄牙语、波斯语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印地语等9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7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揭牌成立区域国别学院(研究院),将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目标,着力打造集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为一体的高水平教学、科研机构,培养专业人才,发挥智库作用。
2023年6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红色旅游研究院揭牌。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5月,学校设有教学单位17个,开办本科专业48个(其中有31个语种专业)。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英语学院 | 英语、 商务英语 |
日语学院 | 日语 |
亚洲学院 | 朝鲜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泰语、越南语 |
欧洲学院 | 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拉脱维亚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洛文尼亚语、斯洛伐克语 |
中东学院 | 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希伯来语 |
高级翻译学院 | 翻译 |
旅游科学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商学院 |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
经济学院 |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
政党外交学院 | 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外交学 |
文化与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法学 |
汉语学院 | 汉语言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在职在编教职工近千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近60%,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近50%;学校还聘请兼职教授120余人,拥有外国专家60余人。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0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2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林允清、郑承军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王文炯、王兴斌、王志佑、王柯平、王超尘、卢友络、吕国军、朱正、刘兰英、刘廷璋、刘志功、苏琦、李传松、李育良、肖雨潞、肖敏、张永旺、张秀桂、陈喜增、赵桂藩、秦明吾、徐仲历、唐志强、唐晓敏、戚文琴、阎峰、舒雨、邹统钎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周烈、计金标、邱鸣、邹统钎、韩玉灵、司显柱、刘学慧、李焰明、肖凌、张喜华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日语同传课程教学团队、日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团队
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孟凡哲、王天星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武光军、李国庆
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旅游管理教师团队
北京市“四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邹统钎、郑承军、梁昊光、马诗远
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计金标、王柯平、孟根龙、吴建设、曲茹
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直辖市)级人选:刘大可、司显柱
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人员:王柯平、谷慧敏、邹统钎、周长银、吴建设、程维
北京市属高校创新人才:李小牧、李美霞、谷慧敏、张惠芹、张洪仪、唐晓敏、袁宪军
“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邹统钎、杨玲、谷慧敏
北京市教学名师:马壮寰、王成慧、白远、谷慧敏、杨玲、张洪仪、邹统钎、唐晓敏、李美霞、刘永厚(青年)、张喜华、龙云、魏启荣(青年)、罗立彬、侯宇翔(青年)
北京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张颖、王金伟、侯宇翔、肖洋、李素杰
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马壮寰、李小牧、汪红、邹统钎、范军、修月祯、滑明达、武光军、王成慧
北京市“双百行动计划”优秀团队:北京国际人才吸引力提升对策研究团队、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研究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共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共建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哲学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文化贸易、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硕士、工商管理、会计、旅游管理
联合培养博士点:翻译(美国宾汉姆顿大学)、旅游(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旅游管理、外国语言文学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北京市级精品课程6项、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5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日语、阿拉伯语、英语、旅游管理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日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日语、阿拉伯语、俄语、旅游管理、德语、西班牙语、朝鲜语、翻译、财务管理、酒店管理、商务英语、法语、葡萄牙语、波斯语
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汉阿高级翻译教程课程虚拟教研室
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饭店管理研究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翻译、财务管理、葡萄牙语、波斯语、市场营销、贸易经济、国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