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这是一场特殊的校庆活动。教授、科学家们站上了C位。在上海交大127周年校庆之际,上海交大成立“天工之家——科学家创业服务中心”。40多位科学家型创业者云集在闵行大零号湾,参加一场专门针对科学家为受众的创业培训。听课的科学家均来自上海交大,大部分是中早期企业,累计获得融资金额近50亿,讲者是原华为副董事长、方广资本CEO洪天峰,希望为科学家更多打通与投资圈、产业圈间的“任督二脉”,帮助科学家完成到企业家的“惊险一跃”。
■ 上海交大成立“天工之家——科学家创业服务中心”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是一群在大零号湾创新、创业的上海交大科学家的共同追求。
2020年底,上海交大启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的科学家躬身入局,在零号湾生根发芽。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60余家上海交大师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零号湾”,总估值超过五百亿,其中估值超过两亿的企业有29家,相当部分为科学家创业,站上产业第一线。
随着科学家创业渐成气候,2022年3月,上海交大发起“天工计划”,旨在提升科学家创业成功率,助力构建交大系创新、创业、创投的良性互动生态。作为国内高校的率先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天工计划”与学校2021年底发布设立的“未来产业母基金”共同构成了“组合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有5家企业获得融资,总金额1.98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紧抓“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核心任务的过程中,科学家成为“新生力量”,他们终于站在了舞台的“C位”。
就在昨天,“天工之家——科学家创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将为科学家创业提供实体空间的支撑,并构建资本与科学家沟通的桥梁。学校为科学家配备的“创业导师”、以及“天工培训”的讲师,几乎都是“实战派”,很多还有学术界的经历,他们的经验或是能为渴望创业的科学家们提供一些借鉴、帮助。
■ 科学家站上产业一线,需要硅谷也需要沙丘路
曾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朱芳芳,如今是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朱芳芳看来,科学家站上产业第一线,拥有独有的优势,回国后,她成立了血霁生物。她的创业逻辑很清晰,血小板领域存在一定技术壁垒,学术上研究血小板的人少,懂得如何实现血小板产业化的人更少。但这事又必须有人去做,科学家责无旁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零号湾自成立起,就承担了交大乃至中国“硅谷”的角色。图灵量子、术锐技术、辉羲智能、节卡机器人、唐锋能源、荣骏科技、霖鼎光学等一批交大科学家参与创业的企业,已在大零号湾土地上生根发芽。
科学家创业,如何平衡科研教学与产业转化,是一大难点。但在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上海交大集成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IQIT)主任、博士生导师金贤敏看来,两者不可分割。金贤敏的另一个身份是图灵量子创始人。他觉得,在光量子计算上,如果不与国外同行齐头并进,就会步步落后。前沿科学发展非常迅速,应用方面的探索,能让前沿科学和技术研发变得更有方向。金贤敏申请了比其他同校老师多两倍的教学任务,科研项目超30个。今年1月,图灵量子完成数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
上海交大的科学家们要想创业,即需要“硅谷”也需要“沙丘路”(创投)。如果说大零号湾是“硅谷”,那么由交大母基金参与设立的“天工计划”,就希望起到类似沙丘路的作用。科学家创立的企业,往往以硬科技为主,需要不断资金注入。据透露,“天工计划”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科学家获得融资。“天工计划”希望以交大母基金为纽带,充分运用校友资源,引导资本更多关注科学家创业,推动创新概念高效验证,让更多“幼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