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高考,重要提醒→
6月7日,2023年高考即将开始,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教育部发布2023年高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考生诚信考试 谨防受骗
高考是广大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关系考生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2023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1
组织高考作弊逃不过法网恢恢【案例】2020年高考前,考生朱某某伙同温某(另案处理)商议在考试中组织作弊,由朱某某提供试题,温某负责寻找“枪手”,共同出资付“枪手”做试题费用。考试期间,朱某某将手机带入考场,拍摄考试卷子传给“枪手”,“枪手”作答后发答案给考生抄袭。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被迅速抓获。考生朱某某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提醒】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2
“李鬼”终难变“李逵”以身试法不可行【案例】某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专业统考中,两名舞弊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被警方抓获。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提醒】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手段逐步被用于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严防替考等舞弊行为。考试虽可贵、诚信价更高,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蛊惑,以免上当受骗,更不要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身试法终将“自食恶果”。3
避开安检带手机考试作弊毁前程【案例】2022年高考期间,某考生避开入场安检,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依据相关规定,违规考生被严肃处理。【法规】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提醒】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高考手机作弊专项治理,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高考期间,全国各地莘莘学子们将在标准化考场、全程视频监控下为梦想拼搏,在考试结束后,考场视频录像也会进行集中回放审看,确定每一名考生有无违规违纪行为。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要求,服从考务人员管理,拒绝携带手机等违规违禁物品,遵守考试纪律。输了一场考试不重要,输了自己的人生才真是得不偿失。4
虚假宣传不可信没有“馅饼”有“陷阱”考试命题专家授课、强化包过、某某同学被录取到某名校……这样的宣传文案和招生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中,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从公开的教育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广告违法行为典型案例看,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假宣传多样化、普遍化和价格欺诈行为问题。虚构教育师资的能力和水平、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过分的夸大和宣传、以学生和受益者的名义来进行虚假宣传已成为培训机构实施欺诈惯用的把戏。【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各类培训机构根本不可能保证考生“包过”,也不可能提供“真题”,更不能花钱买文凭。考生切勿听信虚假宣传,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5
“占坑帖”当噱头博眼球涉考“恶作剧”不可碰【案例】2022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民发布部分试卷图片,被疑泄露试题。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其考前在有关平台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为开考前,造成疑似考前泄题的假象。另有个别考生在网上发帖自称“考前押中试题”,同样属于考后恶意编辑的“占坑帖”。【提醒】律师和专家提醒,如果考生恶意发布此类信息,除违反了考试纪律之外,还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如果培训机构或其他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发布“占坑帖”的方式,虚构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信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诈骗罪。考生切勿为了娱乐他人,最后“愚了”自己。这些心理调适小技巧
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面对高考,
除了扎实的知识储备,
积极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
广东省教育厅为各位高考生提供了
以下心理调适的小tips,
助力各位学生迎接高考。
情绪和压力调节篇
1. 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一步,承认自己的负面情绪。面对一场重要的考试,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感受到焦虑、失落、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是十分正常的,而且情绪是有变化的。承认自己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自己更容易接纳这些情绪。第二步,观察情绪。观察自己每一个负面情绪,不对情绪做任何评价,注意到它们出现的时间。第三步,顺其自然。一旦情绪起来,也不要去强迫自己抑制它,让情绪自行结束,相信情绪能随时间平复。2. 及时释放减轻压力
负面情绪的产生往往与感受到的压力相关,及时释放减轻压力也能帮助处理负面情绪。音乐、运动、绘画、蝴蝶拍都能帮助适当释放压力;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暂时远离压力源的方式减少压力。在这里,特别介绍正念冥想的方法,可以帮助考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放松,释放压力: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以舒服的姿势坐好或躺好。 ② 轻闭双眼,深呼吸三次让身体尽量放松。③ 可以播放一些冥想音乐,让自己跟随音乐慢慢进入状态。④ 将注意力渐渐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感受胸腔、肩膀和腹部的运动。⑤ 每天固定的时间,从 3-5 分钟慢慢开始。⑥ 如实觉察,不带任何评判,允许自己出现任何状况。考试心态篇
1. 正确看待考前紧张的状态
高考前处于紧张的状态是十分正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要的。科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能增强人的大脑兴奋程度,提高思维的敏捷程度,帮助人更迅速对环境做出反应,因此适当的紧张可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考试。不过,过度紧张反而会影响考试状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一定的情绪调节。2.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暗示法即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对自身进行暗示。实践证明,这种暗示对个体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有奇妙的影响和调控作用,既可帮助自己放松过分紧张的情绪,又可用来激励自己。例如,可以默想或用笔在纸上写出“冷静”、“这很正常”等词语来平息负面情绪;也可以反复默念一些简短、有力、肯定的语句,如“我的能力很强”、“我一定会考好”等来稳定情绪,排除紧张。生活作息篇
1.调整作息适应高考
高考前夕需要规律作息,精力充沛地迎接高考。考生们可以根据考试科目和顺序,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把自己最兴奋的时段分配到高考时段。2.保证合理饮食
丰富的营养为充足的能量提供后盾。备考期间,考生们可以多吃水果、蔬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高糖食品。可以适当增加早餐摄入量,以丰富营养为基础,及时补充体内营养,提升学习注意力。END
盐步老龙“重出江湖”!
6月2日是农历四月十五,全国现存最老、已591岁的“盐步老龙”抖落一身淤泥,与世人见面。编辑: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