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线上培训是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的结合,能够为学生量体裁衣,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对于学校教育能起到很好的补充效果。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随着校外线上培训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几类:关于培训内容的,关于培训服务提供质量的,以及线上培训对于正式教育体制的影响。第一类问题主要是培训内容与学习无关或者低俗暴力,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第二类问题主要是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用户消费风险大等。第三类问题主要包括:培训内容和正式学校教育内容存在差异,或者超标超前,可能影响正式教育的效果;获取培训机会根据不同家庭经济能力高低分配,可能加剧富裕与贫穷家庭子女之间教育表现的差距,等等。
解决第一类问题主要是要强化对培训内容的监督管理,并鼓励校外线上培训行业建立起规范的自律机制,形成和增强自清自净功能。第二种问题属于一般性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主要应当通过加强对校外线上培训者的监管来完成,例如鼓励消费者投诉举报,对存在违规行为的机构列入灰名单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列入黑名单等。前两类问题是教育服务中的普遍性问题,比较复杂和值得深入探讨的是第三类问题。
近年来,每逢暑期都会迎来一波校外培训的热潮,全国近一半的中小学生会参加暑期补课。其中的乱象之一是,一些中小学在职教师违法违规提供培训。这既违反了国家规定,也容易导致在职教师迷失在这种赚取额外收入的过程之中,降低校内教育的质量,所以《意见》再次严厉要求培训机构不得聘用在职教师。当前的暑期正是加强监管、形成威慑效应的黄金时期。如果不制止这种乱象,势必形成有钱购买额外培训的学生,得到教师为追求利润而提供的最好服务,其他学生只能得到普通服务,长此以往,一些学生的成绩表现可能会因出身及家庭经济能力而异,不同收入的家庭差异明显,并使正式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降低。
校外线上培训中还存在历来为教育部门强调要纠正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这种超前超标的教育犹如把学生绑在过山车上,逼着学生不断向前冲,把本来应该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有序推进的教育,变成你争我夺的冲刺。这首先有可能使学生背负巨大心理压力,让暑期起不到给学生放松的作用,让学生的情绪继续处于紧绷状态,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此外,有的学生提前培训已经预习了新知识,如果这部分学生的比例足够大,在接下来的学校教育中,他们的表现就可能给教师形成学生掌握得快的错误印象,导致教学速度加快,而这对没有参加培训的学生会构成巨大挑战,导致两个群体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过度的校外线上培训还可能造成一种成绩导向的思路,再加上一些培训机构向家长贩卖焦虑的做法,可能使这种单纯追求成绩的倾向不断强化。中小学生在暑期应当进行充分的休息,并适当参加集体活动,投入社会实践,培养团体合作精神等重要的人生技能,投入这些广义上的“教育”,而不能只去参加能提高成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