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性原则
人员培训是一个为员工提供思路、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人员培训原则的重点就在于通过系统的方法和理论激发员工的全部潜力,并帮助他们把握自己的前途和才能,从而实现企业人员培训的目的。
现代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即通过投入一定的资源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相应地,其管理活动也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可细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比如生产子系统、销售子系统、采购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等。人员培训是人力资源子系统中一个很小的系统,它从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同时又与企业的其他经营活动紧密相关,成为实现现代企业战略目标中关键的一环。人员培训不仅为新员工提供上岗指导或者为缺少必备技能的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而且也要着眼企业的未来发展,开发员工的潜能和提高员工的素质,尤其是要提供未来必备技能的培训。
由于人员培训是教育与开发的结合,培训工作才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同时培训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工作。因此,人员培训的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为培训过程的全员性、全方位性和全程性。
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极有特色,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培训多具有全程性,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培训对象是新进入企业的员工,培训的内容包括本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企业精神及有关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
第二阶段是针对30岁左右的员工,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与工作直接有关的职能,如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阶段是针对35至40岁左右的员工,其培训内容包括有关管理知识技能、人际关系协调、工作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
第四阶段是45至50岁左右的员工,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知识技术的更新和管理、技能方面的提高等。
第五阶段是50岁以上的员工,面临退休,需要学习一下退休以后的生活安排,如培养业余爱好、休闲保健等。
日本员工在员工培训和开发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点体现了日本的文化传统及其实际情况,具有符合日本国情的特征,值得学习。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指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受训者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既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和一般原理,提高受训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又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员工在生产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培训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培训工作感到失望和不满,失去了继续接受培训的兴趣和愿望,有可能导致培训工作的最后流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决定培训时要积极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强调学员的参与和合作,培训方式要以体验性的操练为主,比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让学员在实践中充分理解理论的内涵和实质,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吸收。
(3)培训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全员培训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职的各级各类人员都进行培训,这是提高员工素质的必由之路。但全面并不等于平均使用力量,仍然要有重点,即重点培训技术、管理骨干,特别是培训中上层管理人员。
企业家柯尼希根据许多德国企业的经验指出:“由于企业中领导人员的进修与培训太重要了,所以应由企业实行谨慎计划并监督其实现。”对于年纪较轻,素质较好,有培养前途的第二、第三梯队干部,更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培训。
在个人成长环境中,组织和个人的因素都是相当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组织培训,能促进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并切实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强调更多的是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通过实行自我管理,唤起员工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使员工能对自己的能力以及思想行为表现有一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并能与社会规范、企业要求相对照,在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强调或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找到一个既合乎企业发展又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途径。在实现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提高时,组织培训的角色更似催化剂,能改善环境,提供动力和支持。
因此,在培训中一方面要强调正规的组织培训,同时要强调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以真正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
(4)人格素质培训与专业素质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在人员培训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人格素质培训,因为知识技能的提高,可以显著改善工作绩效,提高工作效率。而人格素质的提高带给人和组织的转变开始往往是无形的,真正显现效果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刚开始人们看不出对绩效的改进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事实上这只是由于人们往往容易被表面形式所迷惑,并未仔细探察其中的究竟。
在培训中应将人格素质的训练融入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而不是与现实脱节,成为一种形式主义。当然,培训不能解决所有的态度问题,更多的是在平时经营管理时渗透。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动力,但动力的持续和发挥就只能靠管理,否则得来的态度就来得快也去得快,员工会更加消极更加失望。
(5)人员培训与企业战略和文化相适应的原则
人员培训必须面向企业,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任务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制定培训计划应本着服务于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原则,应该有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形成,应该有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有序和优化,还要注意培训必须面向市场。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顾客需要为宗旨的市场观念已深入人心。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企业成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面向市场,围绕满足顾客需要展开工作,培训工作自然也不例外。人员培训工作该如何面向市场呢?
首先,价值观培训要体现满足顾客需要的宗旨。在培训中让员工体会到:不为顾客着想就意味着企业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不从顾客需要出发企业就失去了获利的源泉;不能为顾客提供最满意服务的企业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事实上,这种经营理念的培训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贯穿于培训内容之中的。例如在员工学习如何准时向顾客提供满意的餐品时,就已经考虑到“满足顾客需要是第一”的思想。同样,学习“通过协同配合提高满意度”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满足顾客需要的重要性。
其次,内容设置要体现满足顾客需要的宗旨。提供满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是争取顾客的重要因素,因此提供客户服务方面的培训是相当重要的。
要将顾客放在第一位,就必须对员工进行客户服务培训。
美国的Alano汽车出租公司的客户服务培训就是以顾客为服务需要,专门设立了“最好的朋友”培训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这项计划投资数百万美元,向新员工介绍公司客户服务政策,同时向公司所有的员工进行再培训,灌输优秀的客户服务方法。
计划实施的初期成果表明这个培训计划是成功的。结果表明,销售投诉率比该计划实施前一年下降15%,对员工态度粗暴的投诉率比该计划实施前下降了50%,公司的业务交易在一年中增长了30%。
第三,培训方式市场化。一般企业为节省成本,培训工作基本上都是在企业内完成。实际上有是由企业内部举办的培训班的费用也是很高的,倒不如直接利用外部提供的课程。在选择培训方式时,如果效果是一样的,那么就要比较到底运用好业内部资源合算,还是外界购买合算。
(6)人员培训必须面向时代
人员培训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员工提供最先进资询的培训和学习,掌握时代发展最前沿的知识和管理。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学习者习惯于接受别人给予的,不愿意也不知道如何开发自己实际上已经具备的。实际上,在培训过程中,受训者应该在培训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学习”,通过体验来“悟”,而不是被“教”。
例如面对平时工作压力大、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组织员工到野外参加拓展式培训,既可以让员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一番野外清新的阳光和空气,又可以利用这种拓展训练的培训方式加强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意思是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勇敢的探险旅程,去接受一个个挑战,战胜一个个困难。这种训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当时,许多英国军舰在遭到德国潜艇袭击后沉没了,大批水兵因此丧生,但总有少数人能在灾难中幸存下来。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幸存者并不是体能最好的人,而是求生意志最强的人。他们顽强抗争,坚持到最后。正因如此,他们终于等到了获救的那一刻。
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已逐渐被推广,训练对象非常广泛,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拓展训练主要是利用崇山峻岭、渝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在解决问题、接受挑战的过程中,使培训人员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
拓展训练的课程主要由水上、野外和场地三类课程组成。
水上课程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等;野外课程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跃等心理训练活动。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如拓展训练这类体验式培训也开始风靡全球。体验式培训在青山绿水之间进行,通过野外拓展培训,加强员工与企业的沟通与信任,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挖掘员工潜力,熔炼团队精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上几个原则是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注意的要求,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和员工技能的前提。
要让员工愿意主动干,拼命干,那你一定要给他一个干的理由!
变固定薪酬模式为KSF薪酬绩效模式
不要给员工薪酬设置天花板,应该给予发挥的空间,让他的收入取决于工作结果。很多企业,不管是升职,还是提级别,归根到底,都是给员工加薪的噱头。
固定加薪是员工想要的结果,但于是对应的结果是,企业工资费用率提高了,利润下滑了。员工是留住的,但是企业却上升了。
上一篇:采购培训计划应包含哪些个步骤?
下一篇:党校的学习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