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为使幼儿性格开朗、达到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要求,有较好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为幼儿心理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环境
可以说,由于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潜能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先天聪慧,口齿伶俐,有的幼儿活泼开朗,爱好广泛,有的幼儿则孤僻保守,不善言谈,教师应细心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用心接纳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爱,关心和呵护,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以严谨、细腻、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
2、给幼儿以尊重和必要的自由空间
为幼儿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身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能否身心愉悦的投入教育活动中去,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严格的限制、过分的责骂都会严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幼儿丧失自信心,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必要的自由空间可以很好的维持师生关系,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心理发展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更好的成长服务的,应该使每个幼儿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被理解,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环境,幼儿才能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
幼儿早晨入园,应让每个幼儿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让幼儿身心得到放松,愉快入园。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作到充分地接纳和尊重幼儿。在对幼儿无私的关爱的基础上,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有趣的课堂教育方式,让幼儿有浓郁的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让心理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应作好家园共育、保育结合的工作,为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发展的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儿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关注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时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